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所长王浩21日在此间发表演讲时表示,改道是黄河演变自然规律的要求,但另一方面在中国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又难以承担改道的成本。因此当前和今后的治黄思路就是守住现行河道不变,初步预期需要100年至120年。
第四届黄河国际论坛正在郑州举行。王浩在会上做了题为《黄河治理开发的方略及重大科学问题》的报告。他提出:“高泥沙造成了黄河不断的决口、改道,这是黄河演变自然规律的要求。但从中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又难以承担黄河改道的社会成本,比如数百万的移民人口、大量的粮田耕地被占、重新修建黄河大堤等。”
王浩认为,在上述自然规律和社会成本矛盾的背景下,治黄实践必须同时遵从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因此今后一个时期的基本思路就是:要在目前的发展阶段守住现有黄河河道不变。
王浩表示,为固守现有河道100年,必须尽量缓解黄河目前面临的防洪、淤积、污染和生态压力,做到“四不”,即以标准化堤防建设确保黄河不决口、以水资源统一调度保证河道不断流、以水功能区纳污红线控制保证污染不超标、以上中游减沙增水和下游水沙调控保证河床不抬高。
据了解,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也是一条灾害频繁的河流。在2600多年的历史中,黄河决口多达1600次,大的改道也达到26次,因此黄河素有“三年一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
此次论坛期间,《欧盟地下水指令手册》中文版举行了首发仪式。据悉,该书是正在开展的中国-欧盟流域管理项目的一部分内容,对《欧盟水框架指令》和《欧盟地下水指令》采用的地下水管理方法进行了高度总结,对中国地下水管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国际环保组织也对如何维持黄河功能性不断流表示关注。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副总干事斯伟德指出,推动流域综合规划,才能恢复黄河的环境流,实现黄河功能性不断流。
“黄河国际论坛”是黄河水利委员会倡导并主办的国际水利界大型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旨在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沟通,交流河流治理经验,共同研究解决黄河问题及世界流域管理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实现人水和谐。(记者 张兴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