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继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坚持以开放促转型,深刻把握国际经济环境的新变化,全力做好对外经贸工作。继续优化外贸结构,全力巩固传统市场,稳步开拓新兴市场,积极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具有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扩大服务贸易规模,促进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协调发展。积极应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发挥口岸优势和保税港区政策效应,发展离岸金融和离岸贸易,继续优化口岸环境,提高通关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优化吸收外资结构,抓住世博会外商云集的机会,创新引资方式,大力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营运中心、研发中心和结算中心,引导外资投向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离岸服务外包。鼓励有条件的各种所有制企业“走出去”,加快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加强风险防范。进一步做好外事工作,围绕世博会筹办,充分发挥地方外事工作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继续扩大与港澳台地区的经贸往来合作。
更好地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围绕共同办博和推进区域一体化,深入开展交通、科技、环保、能源、旅游等重点专题合作,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继续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力争在沿江港口合作、物流服务平台建设和产权交易服务等方面取得进展。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地区崛起,加快落实与兄弟省区市政府的合作协议。对西藏、新疆、云南、青海和三峡库区有关的9个对口支援地区,加大支援力度,提高工作成效。大力推进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恢复重建的项目建设和软件援助工作,深化产业合作,继续强化资金监管,确保按照中央“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要求全面完成援建任务,确保每个项目都建成优质工程,使援建成果体现在当地群众得实惠上。
五、着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努力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好事。
(一)聚焦就业、社保、安居,着力解决民生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深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继续实施稳定岗位、职业培训、就业援助等三项计划,多渠道扩大和促进就业,新增就业岗位50万个。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完善引导和扶持政策,充分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千方百计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完善就业补贴机制,及时开展就业援助,帮助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就业。加强来沪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进一步落实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的各项政策,加强创业公共服务,帮助更多的创业者成功创业。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推进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和基层调解组织建设,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保障是民生之基。继续完善保基本、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解除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统筹提高养老金待遇,城镇企业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人均分别增加170元和140元,“镇保”和“农保”领取养老金人员人均分别增加70元和35元。继续扩大城镇职工基本社会保险参保人群,试点柔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探索建立养老保险基金的多元筹资机制。做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完善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将城镇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基本医保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将大学生医保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保。调整医保药品目录。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和工伤保险待遇。完善小城镇社会保险制度。做好来沪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制度与国家有关社会保险办法的衔接。鼓励发展商业保险。改善低收入群众生活,提高最低工资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完善分类救助政策,实行医疗救助实时结算。健全居民经济状况核对机制,着力解决家庭支出型贫困问题。尊重历史,立足现实,努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完善支援外地建设退休回沪定居人员的生活和医疗帮困政策,对企业退休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增发一次性丧葬抚恤金。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新建养老床位1万张,为25万名老年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进一步鼓励和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开展老年人乐于参与、适合参与、方便参与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加强残疾人就业援助和康复服务。倡导“人人可慈善”理念,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住房是民生之要。坚持以居住为主、以市民消费为主、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健全房地产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尽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居住问题。把住房保障作为民生工作的重点,花更大力气加快建设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动迁安置房、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编制并公布保障性住房发展规划,落实保障性住房用地,加快保障性住房大型居住社区及其教育、卫生、商业、社区服务、为老年人服务等配套建设。着力解决最困难市民的住房问题,做好廉租对象收入标准放宽后的申请审核及配租工作,提高实物配租比例,实现新增廉租对象应保尽保。着力解决新上海人、年轻人的住房困难,加快实施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下半年在中心城区全面推开,完善配套政策体系,逐步放宽准入标准,有序扩大经济适用住房申请和供应,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约400万平方米。着力解决本市居民历史遗留的住房困难,落实和完善旧区改造事前征询等制度,建立旧区改造基金,制定配套支持政策,继续推进杨浦平凉西块、虹口虹镇老街、黄浦董家渡13、15街坊等重点地块改造,鼓励有条件的区加大旧区改造力度,新开工建设动迁安置房约800万平方米。着力解决部分群众过渡性住房困难,积极推进公共租赁房、单位租赁房、人才公寓等租赁住房建设。按照诚信、规范、透明、法治要求,加强和完善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均衡增加住宅用地总量,优化供地结构,依法严肃处理违规囤地,强化市场监管,抑制投资,打击投机,加强对住房租赁市场的培育和规范,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交通出行牵系千家万户。坚持行业公益性与运作市场化相结合,深入推进公交行业改革发展。落实公交优先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把强化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突出网络化运营,加强科学化管理,采取更加有力的管理措施,确保轨道交通安全有序运行。着力完善地面公交服务,调整优化地面公交线网,加强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的衔接,在重要交通枢纽、集散地与大型居住区之间,进一步开通一批低价、便捷的社区巴士线路。进一步提高公交行业一线职工收入水平。改善出租汽车行业发展环境,稳步提高驾驶员营运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促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坚决严格规范交通行政执法,坚决依法整治非法营运行为,维护交通运营市场的正常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