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财政收入增长放缓,改善民生力度进一步加大
受经济增长放缓、企业利润下降和税收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广东省财政收入增速自4月份以来逐月回落,8月以后甚至出现负增长。全年来源于广东的财政总收入8470亿元,同比增长9.3%,增幅比上年下降42.2个百分点;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310亿元,同比增长18.8%;一般预算支出3757亿元,同比仍增长19.5%(图12)。在财政收入下降的不利情况下,广东积极贯彻落实各项关系群众根本利益的惠民政策,进一步加大对改善民生的财政支出。
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2008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32元,同比增长11.5%,增幅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6399元,同比增长13.8%,增幅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的3.15∶1下降到3.10∶1,连续四年缩小。
(五)加快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体系,支持经济良性健康发展
作为资源小省、能源消耗大省,广东制定了“建立安全、经济、多元化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的能源发展战略。积极优化电力结构,2008年关停小火电300万千瓦以上;新增260万千瓦火电机组脱硫设施。重点加大可再生新能源发展力度,2008年全省消耗水电、风电和核电的比例超过30%,减少了火力发电带来的资源消耗。单位 GDP能耗和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持续下降。
2008年7月广东提出建设“核电特区”。投资955亿元的广东阳江和大亚湾核电扩建工程已经获得国务院核准。按照2008年出台的“新十项工程”安排,广东将投入近2000亿元建设台山、阳江、汕尾陆丰(田尾)核电和岭澳核电二期等多个核电项目,核电投资首次超过火电。核电产业链已现端倪,核电工业有望成为广东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
专栏 2 东莞农民工状况调查
农民工制度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二元经济发展模式的典型产物,为我国30年来经济的持续成长发挥了积极作用。2008年6月,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组织对东莞农民工状况开展调查,发放大量问卷调查,并走访了东莞市有关职能部门和典型企业。调查发现:
(一)农民工以青壮年、未婚者居多,文化技能素质低、流动性高、稳定性差
农民工年龄结构上以青壮年为主,19-30岁的占68.1%,30岁以上的占31.9%。性别结构上女性多于男性,男性占47.5%,女性占52.5%。婚姻状况以未婚为主,未婚者占61.8%,已婚者占38.2%。文化程度以初、高中为主,初中占52.5%,高中及中专占27.3%,其他占20.2%。外来农民工来莞工作时间在3年以内的占55%,3年以上的占45%。
(二)农民工收入低、增长慢、消费少
问卷调查显示,受访者月工资收入集中在1000-1500元之间,这部分人占50%,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21%,1500元以上的占29%。农民工工资不仅基数低,而且增长较为缓慢。东莞最低工资标准从1994年的350元/月提高到2008年的770元/月,15年间年均增长速度也不足5%。受访者月均消费支出在500元以下的占40.3%, 500元以上的占59.7%。
(三)劳动合同签订率较高,工资拖欠现象大为减少
问卷调查显示,受访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达63.9%。近几年,在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下,工资拖欠现象治理力度明显加强。问卷调查显示,仅有17.2%的受访者表示存在工资拖欠。
(四)外来工子女教育以户口所在地为主
问卷调查显示,有义务教育学龄子女的受访者中,其子女在家乡或其它地方读书的占56.9%,在东莞读书的占43.1%。在东莞就读的农民工子女中,公办学校就读的占27.3%,民办学校就读的占72.7%。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农民工制度的改革日益提上日程。为此,我们认为改革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改革户籍制度,加快城市化进程。二是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三是改革社会管理体制,将农民工纳入其中管理。四是改革劳动用工制度,吸引、培养和留住人才。
(六)房地产行业进入调整期,汽车产业规模集群效应显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