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西气东输首批气田建成 可供30年 核电"十一五"将实现三大任务  -审计署6管齐下堵社保基金漏洞 部分省市社保基金审计已开始 -周五沪指午盘收于4162.97点 "全民炒股"言过其实 基民热情不减 -奥运空气质量将实现五省联保 水利部急调长江清水注入太湖 -教育部将严惩高校"体制外"招生 民办高校招生收费成监察重点 -外资正式进入中国铁路运输领域 中国钢铁并未冲击国际市场 -国税总局:可能重创股市 短期不征资本利得税 不会取消利息税  -"鑫诺三号"卫星上天 "长征"火箭完成百次发射 可发射飞船和卫星 -全国治理商业贿赂未达预期 专项工作延期 公务员处分条例实施 -中国即将公布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路甬祥: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 建设创新型国家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4 月 05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节选)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以“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一文作为《2007科学发展报告》的序言。作者指出,在2006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是未来15年我国科技界的首要任务,也是全党、全国必须共同努力的国家发展目标。作者从四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一、历史的启迪。首先阐述了科学技术的革命性作用,即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特别是近代科学和工业革命发生以来,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创新活动将社会生产力和人类文明不断推进到新的阶段,引起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变革。接着阐述了科学技术的本质与动力。然后探讨了创新概念的拓展。

二、时代的特点。指出我们正处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时代,社会知识化、信息化与网格化的时代以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阐述了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即信息科技发展最为迅速,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正酝酿一系列重大突破,物质科学焕发新的生机,资源环境科技更关注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空间和海洋科技为人类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以及数学在科学和技术发展中仍发挥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总结了当代科技创新呈现出的五个特点。

三、国情与挑战。指出:1.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建设创新型国家。只有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才能继续保持经济的稳定高速增长,才能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从容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2.我国已基本具备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条件和基础,即已基本具备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综合国力,已基本具备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科技基础,已基本建立起鼓励创新的相关法律体系以及已基本具备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文化氛围;3.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包括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亟需大幅提升,激励创新的体制环境不完善,科技创新综合能力尚不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求,科技创新综合能力尚不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求。

四、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指出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机遇期,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坚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需求出发,应当1.明确建设中国特色创新型国家的发展目标;2.努力实现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跨越发展;3.积极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4.建设适应创新型国家需求的创新人才队伍;5.保障科技投入的稳定持续增长。(摘自中国科学院“科学发展报告”课题组撰写的《2007科学发展报告》)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相关文章:
建设创新型国家:最重要的“家底”是什么?
尚勇: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跨越四道门槛
创新型国家不仅仅是科技创新
学者:建设创新型国家应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谱写青春华章
科技部副部长:扎实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创新型国家建设不断推进 自主创新硕果累累
王兆国:充分发挥各级科协作用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
新企业所得税法:"高新"企业受宠 意在建创新型国家
我国完全有条件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白春礼
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几个重要问题……徐冠华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六一"儿童节关注2000万留守儿童:发展之路遭遇体制障碍
世界无烟日:中国超5亿人健康受被动吸烟危害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