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发展手段日趋多元——
不断创新扶贫模式
高原“日光城”威宁县草海镇鸭子塘村,有个占地1000亩的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远近闻名。15个白色的冬暖式双斜面日光温室大棚里,空气湿润,温度适宜,就如同夏季一般。当记者走进大棚时,几位员工正在把西红柿秧苗嫁接到南瓜的根茎上,进行科技种植培育。
“别小看了这个示范基地,虽然只有1000亩,但它的科技带动效应,足以辐射到周围3万亩,两年内就可带领附近3个村的1万多名村民脱贫致富!”来自山东乐义集团的职业经理人罗庆忠给记者讲起帮助当地群众的“致富经”。目前,这个基地有20多名员工,员工月工资最高的为3250元。“这里产出的蔬菜不仅会运送到全国销售,还已经远销东南亚,原来地里广种薄收已经成为历史。”
这个蔬菜生产基地,是毕节近年来大力创新扶贫模式、加快推进产业化扶贫的一个缩影。为了扩大农业产业化扶贫的辐射力,眼下,毕节正加速建设蔬菜、中药材、生态畜牧业、优质核桃等十大特色农业产业化基地,培育和提升扶贫龙头企业,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扶贫模式,带动更多农民快速脱贫致富奔小康。
在加速建设的毕节市新兴工业园区,记者看到了另一种产业化扶贫模式。今年8月1日,西南地区未来最大的载重汽车生产基地——力帆时骏振兴集团生产的第一辆汽车生产下线,给周围的农民脱贫致富带来了新希望。
“现在,我们家附近的交通和环境跟以前比,那是好多了。”家住小坝镇金钟社区的陈全忠今年28岁,一家7口人今年住上了新房子,自己还在小区里开了家超市,可这要在从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力帆时骏振兴集团公司入驻之前,毕节市小坝镇连城郊结合部都算不上。这个公司的落户,不仅正式拉开了毕节打造西南地区最大的载货汽车制造基地的帷幕,也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原本偏僻落后的小坝镇,逐步走向了开放发展的道路,众多农民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田间劳作,吃上了“工业饭”,分享了改革带来的成果。
据记者了解,力帆时骏全面投产后,将吸纳就业人员2万余人,被征地拆迁的村民不仅搬迁到了安置小区,还配套有学校、体育、文化娱乐等设施。对被征用土地后人均土地不足0.3亩的失地农民,力帆时骏公司帮助购买了失地养老保险,以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如今,毕节市小坝镇已经开通连接毕节城区的公交车,全镇还新增了100多辆私家轿车。农家餐馆、农家超市达100多家,新建的安置房小区租房价格和城里繁华地段一样贵,“建一个园区,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经济”的梦想正在实现,农民们在工业经济的拉动中充分享受到开发成果,身份从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和三产服务人员。
发展对象民生优先——
织起远离贫困的保障网
毕节市青岩古镇思潜村老人罗伍氏,不久前迎来了109岁生日,成为当地最高龄的老人。她的儿子说:他家多年来生活水准不断提高,多亏了社会保障。
开发式扶贫,是解决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根本举措;而救助式扶贫,则是解决农村缺乏生产能力的贫困群众基本生活的必由之路。
毕节在开发式扶贫的同时,随着政府财政实力的不断增强,着力构建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广大农民筑起一道远离贫困的保障网。
——实现城乡困难群众生活保障以县为单位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入保率达100%;
——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5%以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0%以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5%以上。
今年5月,贵州省举行了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推动大会。省委书记栗战书提出,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要更加突出各项民生指标,坚持以民生带发展。
站在新起点、迈向新征程、推动新跨越。毕节的扶贫攻坚战已然跨入了新阶段。按照规划,毕节试验区将成为我国区域连片扶贫开发的示范区,通过探索“整县脱贫”路子,以集中连片特殊困难的乌蒙山区作为主战场,促进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向“整乡推进”和“整县推进”转变。到2015年以前,毕节地区将基本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现象,现有贫困县乡全部脱贫!
“实现新跨越的蓝图已绘就,毕节试验区将继续当好科学发展的‘试验田’,先行先试,带领乌蒙山区各族人民亲手描绘战胜贫困、改造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新画卷。”秦如培信心百倍地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