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扶贫大变化—新世纪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综述

2011年11月30日08:5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纲要 扶贫攻坚 惠农政策 扶贫开发工作 贫困地区 袁永超 扶贫模式 扶贫贷款 扶贫政策 扶贫工作

近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进展》白皮书发表,宣布我国农民的生存和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启动,扶贫开发开始主攻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2011年,对于我国的扶贫开发事业,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全面完成,扶贫开发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随着《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新《纲要》)的颁布实施,我国扶贫开发站上了再出发的新起点。

政策给力,农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贫困地区展新颜

新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家不断加大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的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采取一系列“多予少取放活”的惠农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促进贫困地区发展。

这一进程中,我国把扶贫投入作为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优先领域,把贫困地区作为公共财政支持的重点区域,广大贫困群众受益良多。其中免征农业税、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对国家新安排的公益性基本建设项目减少或取消县及县以下配套等政策率先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行;新农保、新农合等惠农政策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尤其是随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全面建立,我国减贫事业进入“低保兜底维持生存,扶贫开发促进发展”两轮驱动新阶段。记者近年到贫困村采访,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几年,国家政策越来越好,现在村里吃不饱、穿不暖的基本上没有了”。

进入新世纪,扶贫开发不断加力。2001—2010年,各级财政累计投入扶贫开发的资金达到2043.8亿元,年均增长11.9%;各级政府实行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提高扶贫政策执行力,整合各种资源,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

11月下旬,坐在青瓦白檐的新房前,重庆市黔江区石会镇中元村贫困农民何洪书这样形容现在的生活:公路修到家门口,自来水通到屋里头,增收致富不再愁。何洪书如今的幸福日子,得益于新世纪以来各种惠农政策共同作用、各方力量合力攻坚的大扶贫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大扶贫带来了大变化。

——农村居民的生存和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从2000年底的10.2%下降到2010年底的2.8%。

——贫困地区经济全面发展。从2001年至2010年,重点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277元增加到3273元。

——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到2010年底,重点县农村饮用自来水、深水井农户达到60.9%,自然村通公路比例为88.1%、通电比例为98%。

——贫困地区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到2010年底,青壮年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年。新农合实现全覆盖,乡乡建有卫生院。

——贫困地区生态恶化趋势初步得到遏制。从2002年至2010年,饮用水水源受污染的农户比例从15.5%下降到5.1%,获取燃料困难的农户比例从45%下降到31.4%。

扶贫政策给力,贫困人口民生明显改善,制约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瓶颈逐步缓解,贫困地区站上了科学发展、发挥后发优势的新“跳台”。

相关阅读: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