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也会定向“迁徙”
全球地震活动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分布有没有规律?这是地震学家正在探索的一个重大问题。
土耳其北安纳托利亚地震带在1939-1967年间,大于(含等于)7级的地震自东经40°开始以每年约80公里的速度向西迁移,被认为是最典型的地震迁移现象的实例,逐次发生的地震在地表造成的破裂大体首尾衔接。地震迁移的实质就是构造断裂带的定向延伸,这也意味着一次地震迁移过程代表着一次已经锁闭的断裂再次活动的过程,该断裂带活动后会重新积累应力,蓄势待发再开始下一轮的活动。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马宗晋院士对全球尺度的6条大地震带内1900-1990年中184次震级大于7.75级的地震进行了沿地震带方向定向迁移的分析,认为那个阶段全球地震的总体,如欧亚地震带、菲律宾-新赫布里底群岛地震带、琉球群岛-堪察加半岛地震带和阿留申群岛-阿拉斯加地震带的地震迁移方向基本上是自西向东(南美洲地震带例外),看来表面上杂乱无章的地震活动,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在这个基础上,中国地震局的李献智和张国民进一步分析出中国大陆地震带的地震迁移方向总趋势与全球是比较一致的,表明中国大陆和全球地震活动有一定关系。由于中国大陆处于欧亚地震带地震流的中下游地域,应该说欧亚地震带的地震活动会更直接影响中国大陆的地震活动。欧亚地震带内的印度板块北界地区的地震活动与中国大陆地震高潮期具有同步性,其中兴都库什地区发生在中国大陆平静期中的中深源地震,对预测中国大陆地震高潮期的开始具有前兆意义,而同样位于印度板块北界的缅甸中深源地震与中国大陆地震也有较强的相关性。
20世纪近100年来,全球地震自西向东的迁移可能是以下原因造成的:大西洋脊间歇性的张裂,非洲-阿拉伯板块和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自西向东的推压以及全球上地幔层总体上伴随地球自转自西向东旋转漂移。前两个因素中所涉及到的3个地域正好位于欧亚地震带地震迁移线的3个起始地区,即马德拉群岛-葡萄牙地区、非洲与欧亚板块碰撞带地区、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带西部楔入角地区,从中可以表明这三个起始地域是有一定力学依据的。
中国随同世界一道进入地震活跃期
一般认为,全球地震有活跃期,也有平静期。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每个地震的活跃期延续3至4年,它们之间就是地震活动的平静期,通常为3到5年,多的是10年。最近,中外学者纷纷发表言论称地球已经进入新一轮地震频发期,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杨学祥根据天文学、气象学、海洋学的数据,通过数学、物理模型的模拟计算,认为从2004年印尼海啸开始,到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