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前9次公选相比,本年公选呈现两大变化。
此前各年公选,45岁多为任职资格的分界线。但本年公选,副局级领导干部和市属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职位,年龄限制已放宽至“不超过48岁”,1962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者,均可报考市发改委副主任、市教委副主任等“热门”职位。
对此,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年龄上浮三岁,是北京15载“公选”摸索出的经验。45岁—48岁正值人生黄金期,工作经验丰富,入选后经3—5年磨练,如升任正局级,也不过五十二三岁,还有6、7年的任职期。如果“删除”这一年龄段人才,很可惜。
此外,自2008年公选起,面试环节引入单位同事等人员作为“考官”。在此基础上,本年“公选”,面试将采用“大评委制”,评委成员除了考官,另设“两代表一委员”(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由所在单位同事、服务对象(如所在单位的对口单位)组成群众代表,群众代表比例将超过考官。每一名评委均有相同的打分权限。
考核还将设“参考项”,即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测试、外语水平测试,“参考项”成绩虽然不计入考试测评综合成绩,但将为最后一道环节———组织考察,提供参考依据。
“考官对参选者比较陌生。”汪玉凯表示,加入所在单位同事、服务对象等相对熟悉的人员,“考核更精准,减少误判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