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转移需要技能人才,欠发达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脱贫。职业教育如何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服务?广东通过实践探索出——
劳动力转移脱贫的“双零”模式
■编者按
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迅猛,目前在规模上已经与普通高中大体相当。但是,职业教育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职业教育如何为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服务?校企之间的合作如何真正做到“无缝对接”?职业教育发展如何破解投入不足和职业学校办学定位不明确的难题?职业学校内涵发展的突破口在哪里?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已经成为我国职教改革发展的排头兵。日前,本报记者先后到广州、中山、顺德、肇庆、深圳等地采访,试图通过挖掘这些地方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回答上述问题。从今天开始,本报将分4篇刊出这组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本报记者 蔡继乐赖红英
[问题提出]目前,在我国很多省份,特别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省份,普遍存在着因产业升级而造成的技能人才紧缺的状况。与此同时,不少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还存在大量尚未脱贫的劳动力。职业教育如何为区域内产业升级服务,特别是如何通过职业教育帮助欠发达农村贫困家庭实现脱贫?
[广东经验]广东省从2006年开始推行“零学费入学,零距离上岗”的职教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珠三角地区的中职学校招收省内欠发达地区的初中毕业生,通过“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方式完成中职学业并就业,初步实现了“培养一人,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2008年,广东省开展“双零”模式的试点学校迅速增加到178所,招生2万人,在校生达4万人,为全省农村困难家庭解决学杂费3亿多元。
政府主导的职教扶贫之举
地处南方沿海,毗邻香港、澳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把广东推向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其经济发展的多项指标多年来一直位居全国前列。
然而,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广东省内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变得更加突出,东西两翼、粤北山区与珠三角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今年年初,由广东省社科院发布的《2008广东区域综合竞争力评估分析报告》指出,面积占全省1/4、常住人口占全省一半的珠三角地区拥有全省80%的经济总量。
一边是珠三角地区面临产业升级和技能人才紧缺的难题,一边是省内欠发达地区出现大量富余劳动力的状况。为此,广东省委、省政府大胆决策,实施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转移和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向发达地区转移的“双转移”战略。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广东省推出“零学费入学,零距离上岗”的职教人才培养模式,即“双零”模式。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模式的推行起到了直接的扶贫效果。
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说:“几年前,我们到一些欠发达县市调研,看到很多初中毕业生因为家里穷,读不起书,升不了学,纷纷外出打工。”可是,罗伟其又发现,这些初中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技术含量很低,报酬极低。“他们中的多数人可能劳碌一生都走不出贫困的境况。”罗伟其说,“看到这些场景,我很心痛!那一双双渴望上学、渴望改变命运的眼睛,让我记忆犹新!”
当时,广东全省有近40万名初中毕业生未能升学,80%是农村家庭子女。罗伟其说:“我深感责任重大。如果不在职业技术教育上开拓一条新路子,我们怎么向老百姓交待啊!”
2006年,广东省在顺德选取5所中职学校开展“双零”模式试点,从欠发达的清远市各县区招收了近千名农村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积极探索这一新的职教人才培养模式。
广东实践探索出劳动力转移脱贫的“双零”模式
www.jyb.cn 2009年12月14日 作者:蔡继乐 赖红英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