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武征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红寺堡移民开发投入40亿元中有1亿多元用来改善生态。现在红寺堡的绿化率、林木覆盖率达到39%,植被覆盖率达到75%,人工植树造林126万亩,成为中国西北干旱带上一颗绿色明珠。
大规模移民成功的关键,在于改变原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实现可持续的致富,这样才能留下移民。红寺堡区管委会主任徐军说,近年来红寺堡致力于发展特色农业,农民实现了由靠天吃饭到大水漫灌、大水漫灌到现代节水农业的两次转变,移民人均收入是搬迁之初的5倍。
生活的变迁令杨巧红感慨,她说:“我们夫妻俩刚搬迁到红寺堡时每天打工才赚17块钱,靠借钱盖了两间土房,结婚时什么都没置办。现在丈夫在外打工,我在家种植50亩甘草,每年收入有10万元。家里也有了4家瓦房,生活水平跟城里人差距不大。”
红寺堡的移民来自四面八方,互相之间缺乏深入了解,共同生活中难免存在摩擦。在司法力量之外,红寺堡还建立了一支600多人的人民调解员队伍,其中不乏有声望的宗教人士,并在多个各个场所设立调解小组,专门调解移民之间的纷争。首席调解员、当地一家清真寺的阿訇康伏海说,经过多年磨合,红寺堡地区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移民文化。
贫困问题仍然是当前世界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之一,红寺堡也还面临着发展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如政策落实、土地管理等,仍需继续探索与努力。徐军指出,对于来自中国最贫困地区的20万移民来说,他们在红寺堡告别了过去一贫如洗的生活,走上富裕之路。移民区兼具大规模迁移、异地搬迁、扶贫性质,在移民开发的同时兼顾生态保护与改善,这些是红寺堡最宝贵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