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报讯?特约记者李华敏、记者张明军报道:9月7日,由湖北恩施军分区帮建的5个饮水池正式竣工,当甘甜的山泉顺着自来水管流进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太阳河乡双河岭村656户村民的厨房时,全村老少喜气洋洋。至此,该军分区通过实施新“131扶贫工程”,在全州建成12个新农村示范村、46个新农村示范组、415个新农村示范户,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趟出新路。
恩施州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恩施军分区大力开展扶贫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实施的“一个专武干部带领3个民兵帮扶1个特困户”的“131扶贫工程”,先后帮助3000多户居住在山洞里、被称为“山顶洞人”的各族群众住上新房,帮助20多万山区特困人口和低收入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曾被国务院扶贫办、农业部、总政治部称为“将党的富民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的成功创举”。
近年来,这个军分区党委创新扶贫模式,整合扶贫力量,在实践中形成了“军分区机关协调3个地方部门,联系1个乡,重点帮建1个新农村示范村;1个县(市)人武部协调3个地方部门,帮建1个新农村示范村;1个乡镇武装部带领3个直属部门,帮建1个新农村示范组;1个民兵干部带领3个富裕民兵,帮建1个新农村示范户”的新“131扶贫工程”模式。由此,将扶贫重点由帮助单个贫困户转变为帮助实现整村推进和整体脱贫,扶贫内容由送钱送物拓展为培育特色产业,扶贫目标由解决温饱转变为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生活质量。
为使创新扶贫模式落到实处,该军分区建立完善了组织领导、军地协调、检查验收等长效工作机制,使扶贫工作历经20余年、数届班子变换、社会环境发展变化而不辍,结出累累硕果。仅2005年以来,该军分区就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万人次,培植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6家,累计解决36个村通公路、12个村通电、近6万人缓解和改善饮水难的问题,军分区两次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短评:创新扶贫模式的成功实践
湖北恩施军分区20余年如一日,带领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扶贫参建,创造性地实施“131扶贫工程”,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群众脱贫致富闯出新路。他们的事迹,是人民军队爱人民为人民的生动写照,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
他们的成功实践,对新时期军队扶贫参建颇有启示:一是创新扶贫思路。只有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军地协作,创新机制,才能使扶贫工作迈上科学发展的轨道。二是改进扶贫方法。事实证明,恩施军分区由扶一家一户转变为帮整村致富,由送钱送物发展为扩大增收渠道,由帮建基础设施拓展为培育特色产业,做法可行,卓有成效。三是提升扶贫质量。扶贫实践中,必须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共同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