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创业板首次发审会9月17日召开 7企业上会 149家企业拟融资336亿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实行剩3月 细则将出 -国庆庆典将鸣放60响礼炮 56门礼炮交替鸣放 6位驾驶员是师长 -乌鲁木齐中院公开审理2起针刺伤害群众案件 3嫌犯最多获刑15年 -<财富>50大商界女强人排行 6位中国人上榜 十大最抢眼第一夫人 -统计局详解8月经济数据五大走势 CPI环比拐点初现 11月会转正 -美总统奥巴马宣布对中国轮胎特保案实施限制关税 中方强烈反对 -中国杂交水稻每年为世界多养七千万人 是确保粮食安全得力工具 -夯实牛熊分界线 国庆长假后市场行情可观 9月股市游资路线图 -万钢解读新能源产业:不会过剩 企业突击上马 恶性竞争潜伏危机
首页>>文化发展
《中华新闻报》成首个倒闭中央级报纸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09 年 09 月 14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8月28日,《中国新闻出版报》发布了《中华新闻报》停刊清算公告,此前该报曾多次试图引进战略资本,但都未能如愿。记者9月3日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下称“总署”)获悉,这是迄今第一家中央级新闻报纸倒闭。

而在此前的8月14日,中央在南京召开了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交流会,为了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已经通过了非时政类报刊改革实施细则,将于近期颁布。

《中华新闻报》此时倒闭,似乎给报刊体制改革发出了紧迫信号。

从2003年中国启动第一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以来,报刊改制已经历了6年。对报刊社来说,是企业单位还是事业单位已经不是一个需要面对的选择,总署有关部门负责人说,全国报刊包括中央一级的大部分报刊转企改制已是大势所趋,现在考虑的是怎么改的问题。

2009年,国家部委出版社改制先行一步,一声令下,在2010年底之前不改的单位将自动给予注销。下一步,报刊转企改制已经雷声渐近。报刊改制比出版社改制难度大,这是报刊社和主管部门的共识。

转企后同样能保证导向正确

作为中央和各部委、单位所办报刊,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舆论阵地,出生以来就被赋予了“事业单位”的身份,更具有中国特色的是每一家报刊社都会有一个作为主管主办单位的“东家”。其主要原因,除了过去财政拨款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对舆论的监管,报刊是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特殊商品,所以报刊的转企就较为敏感。

《中国证券报》是我国最早完成转企改制的财经类报刊之一。1992年,中国证券市场刚刚兴起,新华社旗下的《瞭望》周刊经济采编室的几个编辑便开始筹备一份证券市场信息的报纸,当时只是一张小报,如今《中国证券报》已成为中国证券财经主流大报。但由于运营方式是继承新华社的模式,报道选题、内容审核的层层过关太过繁琐、效率低下,与证券市场对信息适时、快捷的要求不符,而且如果主办单位不懂市场,证券报的人事、管理的自主运营就受到制约。

1993年,恰逢中央搞改革试点单位,《中国证券报》、《计算机报》、《电脑报》等有幸成为第一批改革试点,于是在1993年《中国证券报》成立时便注册成为企业。

中国证券报社社长林晨对《中国经济周刊》说,“我们属于文化性、专业性较强的报纸,也就是意识形态属性较弱,风险可控性较强的报纸。”

类似于“意识形态属性较弱”的专业类报刊完成改制的不只是《中国证券报》一家。2005年12月底,《国家电网报》在工商管理部门进行了企业法人登记,2008年7月改为公司制,2008年8月,国家电网报社和中国电力出版社整合成立了英大传媒集团;2007年6月26日,《机电商报》实现整体转制,成立了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

对于新闻主管部门来说,转企之后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对意识形态的把控。然而对于已经整体转企的英大传媒来说,转企并未改变报刊的采编流程,集团总经理仍担负稿件的终审职责,负责对报纸内容把关,肩负着新闻事后追惩责任。

总署相关部门负责人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越是市场化的企业越是会对自己的报道负责,我国报刊执行的是事后追惩,除了涉及历史和政治问题的重要报道,现在报刊媒体的报道都是无需提前送审的,靠报社总编辑或主编把关。即便转制为报刊企业后对舆论的把控也是没有太大变化的,所以《机电商报》等转企后的报刊也没出现所谓舆论导向的问题。”

如果说《中国证券报》、《机电商报》、《国家电网报》是属于意识形态较弱的报刊媒体,那么《京华时报》是典型的综合新闻类都市报,《京华时报》在2001年成立时便注册为企业法人,成为新闻时事报刊中第一个吃螃蟹的报纸。

《京华时报》的前身是外国专家局创办的《中国引进时报》,是一家拥有74个编制的事业单位。2000年1月,《中国引进时报》划给了人民日报社,2001年5月28日,《京华时报》创刊,并成立京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国有控股企业北京北大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大青鸟集团控股子公司)入资京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京华时报社各占50%的股份。从出生时,京华时报社便是一家国有独资的全民所有制企业。

并不属于“意识形态较弱”领域的《京华时报》在8年的运作中一直较为平稳,京华时报社社长吴海民说,“媒体作为企业在内容上肯定是‘听话的’,市场化很高就更‘听话’,如果导向不行,一票否决,企业就倒掉了。”

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目前报刊企业是通过三种渠道来实现舆论导向的正确。第一,报刊企业实行国有资本控股,报刊董事长、总经理都是由国家任命,对新闻报道采编进行把控;第二,党组领导制度不变,现在的新闻报刊的一把手也是党组负责人,党组领导对新闻进行最高把控;第三,我国报刊实行事后追惩,对于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报刊企业,相关部门会依法做出相应的处理。

总署相关部门负责人认为,在意识形态上一方面是需要转变观念,其实企业并非比事业单位难管;另一方面配套的管理和法律法规要跟得上,用行政和法律手段来完善报刊监管,在意识形态上就不会存在什么问题。

来源: 中国经济网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
看新闻萌发创业点子 网上卖老报纸每天淘金两万
"躲猫猫""绿坝"等入选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图)
新闻总署通报多家报纸严重失实报道 广播电视放音乐将交版权费
报刊文章"命中"高考作文 报纸总编辑称应属巧合
2009春夏中国报纸流行语发布 "甲流"入选
图片新闻:
陈水扁因涉多起弊案一审被判处无期徒刑[牢笼大揭密]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获批 升格为国家战略(图)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