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6月11日电 今年5月初,贵州省织金县常务副县长刘建平经过组织考察,拟重用任职为县委副书记。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就在前期程序结束,已进入考察公示期间,毕节地委却突然做出“暂缓任职”的决定。
“暂缓任职”的原因是地委“考核办”提供的一份动态考核报告显示,刘建平任常务副县长期间所分管的县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将影响全县水环境安全,被贵州省环境保护厅给予“预警通报”。
地处“江南煤海”腹地的织金县是中国南方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近年来煤炭等资源加速开采使当地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压力陡增。
4月份,贵州省环境保护厅组织的调查组在织金县巡视时发现,当地污水处理厂管网工程建设严重滞后,已超过预定运行时间而未能正常运转,随后向毕节地区发出“污水处理厂运行预警通报”,并对织金县新增化学需氧量排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实行“区域限批”。
了解到这一情况,毕节地区“考核办”立即成立联合督查组,对织金县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导致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被限批的问题进行了调查。核实清楚有关情况后,考核办向毕节地委提出“若不能按要求完成污水处理工程并通过贵州省环保厅验收、解除限批,将对分管副县长进行另行安排工作或进行责任追究”的处理建议。
在日益严峻的环境压力面前,中国各地开始用严格的“环境考卷”,加强对基层官员的问责与管理。
近两年来,从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沿海地区到贫困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因为环境污染被免职或者承担刑事责任的官员已超过50人。
被称为科学发展观最早“改革试验区”的毕节地区,是中国唯一一个在极贫生态脆弱区设立的国家级改革试验区。脆弱的生态系统和膨胀的人口逼迫当地必须选择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在这种压力下,从2009年起,毕节试验区开始对各级领导干部实施“双考双评双挂钩”的考核机制。
“没有严厉的约束,不在‘官帽子’上动真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不会见实效”,毕节地委组织部部长杨华昌说,考核既有年度工作实绩,也有日常动态考核,而考核指标不仅有GDP、财政收入等增长性指标,更关注社会稳定、污染减排等结构性指标,这些指标将直接与领导干部的任用和工资奖金挂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