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蜗居》、房贷、婚姻
梦想很难照进现实
2009年又一部引起80后集体共鸣的电视剧《蜗居》,PK掉当年的《奋斗》。相对《奋斗》的理想主义,《蜗居》将更多的80后带入现实。的确,就业和买房如今已成为大龄80后和小龄80后们,要面临的最大现实,这就是生活,而立之年的现实。
这一年,陈洋研究生毕业后有了份稳定的工作,月薪3000多元,但每月需要按揭房款1377元。昨天元旦节,陈洋拒绝了好友的相约,陪父母在家度过。上网了解外界,成了固定的习惯,当网站继续关注《蜗居》热播所引发的80后夫妻离婚及对房子思考时,也有众多90后不解地表示“房子有那么重要么?”
陈洋笑着关掉了网页,他选择浏览,但拒绝回复。
今天,陈洋将参加大学同学的婚礼,两个相恋短短1年的80后甜蜜地走在了一起。或许对于三十而立,很多80后并没有固定的概念,也或者有些茫然,但也如陈洋所说,“奔三”途中的80后,比70后朝气更多,比90后经历更多, 未来会怎样,很有看头。
昨天,他们过生日
新年伊始,昨天过生日的80后们,已经或即将步入而立之年。那么,他们准备好了么?昨日,本报记者走访了一位1982年1月1日出生的80后,以及一位同样在这天过生日的80后男生的母亲。
讲述人:梁礼丹(29岁)
身份:重庆商务职业学院教师
新年理想:家人都幸福,工作会更好。
我家住在江北区,和很多80后一样,从出生到上学,没有经历过太多的磨难,18岁之前唯一记得的担忧就是高考,不过我很幸运,一次命中,2001年到了重庆工商大学读市场营销专业。到了2005年要毕业时,就业压力已经开始大了,不过比现在好一点,在同系很多同学的竞争中,我成功被重庆商务职业学院看中,之后我成了一名老师。
毕业了,买房的事想都不敢想,一个月2000块左右的工资,一旦当上房奴,生活质量就会严重缩水,去年我和男朋友结婚前,伟大的爸爸妈妈又一次给了我们支持,两个家庭四位老人,合力帮助我们购买了房子,如今看到很多人为每月的房供而拼搏着,我对父母便更多了份感激。
生日我选择和家人一起度过,从大学毕业到现在已经快5年了,每天对着一群同样是80后的学生们,我感觉很充实,没有代沟。虽然当老师钱并不多,但我很平静,工作也逐渐地有起色。
对80后看法>>
都说80后骄纵、不负责任,其实我不赞同,除了觉得被人夸大了,更为没有这些缺陷的80后觉得委屈。
记者感受>>
与梁礼丹的交谈中,电话那头的声音很吵,她不时地在提醒一同出游的妈妈注意看车,挂断电话,是因为她要追上同行的家人。说起新年的愿望,她几乎没有思考,说希望家人幸福和工作更好。她,让我们感受到了80后的成长。
讲述人:陈君元 (44岁)
身份:一位80后男生的母亲
新年理想:希望儿子大学毕业后有份稳定工作。
儿子昨天22岁,出生于1988年,如今在重庆师范大学读书,所学专业不错,就是我和丈夫所希望的。毕业出来后当教师,有份稳定的工作,不用随时担心下岗丢工作就行。
我家在万州,儿子12岁那年,家里决定把孩子送到重庆的重点中学,接受更好的教育。不过孩子毕竟还小,读到初三时,我便接到老师的电话,说儿子迷上电脑游戏,希望接回原籍,在我和他爸爸的看管下读书。
几经考虑,我干脆放弃了本就不理想的工作,辞职做起了当年很流行的“陪读妈妈”,在沙坪坝七中外租了套两室一厅,照顾儿子的学习和生活。之后的几年,孩子顺利考上了高中、大学。儿子确实变乖了,也很活泼开朗,现在还是学校的学生会干部。
我觉得当“陪读妈妈”的这些年,自己和社会脱节了。
8年后,儿子会步入而立之年,听起来有些遥远,不过看着还不成熟的儿子,我希望他少一些理想,多一份脚踏实地,最担心的是他期望越高,摔得越痛。
对80后看法>>
我感觉他们耍心太重,对未来没有危机感。
记者感受>>
昨天是儿子生日,陈君元和丈夫提前就开车来到主城区,陪孩子一起过,晚上还要邀请孩子寝室的同学吃饭,一起为儿子的长大祝福。与记者聊天时,她显得很匆忙,说蛋糕约了下午4点去取,现在正在路上。问到儿子现在在干嘛时,她说正和他爸在买生日礼物:儿子要了双耐克的运动鞋。本版文/本报记者 王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