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翻过1月1日,2010年的大门徐徐打开。而这条时光隧道的开启,对于争议中成长起来的80后来说,有着更为特殊的时代意义——80后整整一代人,2010起将集体“奔三”。
面对“三十而立”这个一度被80后觉得有些老气和遥远的字眼,不管他们是否愿意,时光前进的步伐,就是这么干净利落、整齐划一。
孔子所说“三十而立”,追溯它的意义,虽后人见仁见智,但咱们中国人认定它的核心点:30岁,应该依靠自己的能力、本事,坦然面对一切困难,独立承担自己的责任,并已经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何为“立”?按字典解释,“立”是象形字,本义是笔直地站立;按中国传统,人之一生,立言、立功、立德最重要。按通俗说法,一个人应该成家立业,有所作为了。
80后,这个曾经饱受争议、成长历程中被贴满标签的一代,对于他们的定调,似乎多是负面。但回顾其成长的历史:出生在独生子女的年代,宠爱且无需过虑物质;成长与改革开放30年同步,永远有应接不暇的新事物;求学在扩招与教育普及的年代,不必担心求学无门。他们是幸运的一代,但他们也要同样面对自己的责任与激烈的竞争。
面对90后的异军突起,80后是否还有理由说自己很年轻?如果说50后和60后是一个国家的基石,70后已成脊梁,那么不再青春的80后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将是怎样一个角色?在2010,让我们一起关注80后这个特殊群体。
1993年
独生子女、青少年问题
夏令营引发口水战
在陈洋的潜意识里,他是有些排斥“80后”这个称呼的,虽然这个由两个阿拉伯数字和一个简单汉字弄出来的组合,曾让他多少有些新鲜感。
外界统称生于1980年至1989年的人为80后,但陈洋记忆中,似乎从12岁开始,便对“80后”这么个组合词产生了一丝忌讳。
陈洋出生于1981年,经历最多的一群80后,现供职于我市一大型国有企业,小学5年级时的梦想是做一名科学家。2004年,在当年还不怎么残酷的竞争中,他幸运地在一家规模还算不错的私企就业了,不过全家人这股高兴劲儿还没持续到一个月,紧接着的形势扭转让他们措手不及:陈洋17天后辞职,在家沉寂一周后,宣布复出考研,“上班不是想象的那么回事儿,干得不愉快还不如放手再搏!”
而在陈洋17天的简短工作经历中,也有过无数80后网友们所集体声讨的遭遇:进公司前,老板拿着简历很是困惑地说:又是80后啊?接下来没一周,集体被招进公司的6个人,就走了一半。这位60后老板干脆直接了当地当着公司所有的80后来了句:“80后的人太不靠谱,以后要走,得打招呼!”
听老板这么一说,心里是有些不愉快,但不到3秒钟便烟消云散了。因为在陈洋的经历中,他们这代人,似乎习惯了不被人留下好印象:从小娇生惯养,只懂享受不知付出,做事从不计后果,浮躁虚无……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开始关注80后?陈洋在网络上寻找到了这些定调的根据:在1993年所发表的一篇《夏令营中的较量》的文章。文章讲述的是1992年,一批中日小学生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参加探险夏令营,日本学生的坚强和中国学生的娇贵让青少年问题专家孙云晓从中发现了差距。
当年,陈洋正在上小学6年级的语文课,那堂课上,老师啥也没干,就给大家读了这篇文章,叹息:你们这些独生子女,如果再不改正缺点,今后该咋办?
那堂课上,陈洋和同学们红着脸低下了头,感到羞愧。下课后,大家集体丢掉了小龙人、白娘子、小虎队们的贴画,扔掉了藏在书包里的玻璃珠。
这场旷日持久的反思和争议之后,开始有人形容80后为“垮掉的一代”。回顾历史,当时,正值改革开放重要时期,九年制义务教育也已施行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