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2007年
QQ、《流星花园》、就业压力
高校扩招的喜与忧
好在1999年,国家开始推行扩招计划,上大学对于80后而言,不再遥不可及。2000年,国家继续扩招,陈洋以497分顺利考上本科。
当陈洋满心欢喜地步入象牙塔时,这个塔里,也同时走来了更多受到扩招恩惠的80后。
在那一年进校的大学生,几乎人手一个QQ号。2000年全国的QQ用户注册数达500万,其中80后成为主力军。
2001年6月,《流星花园》热播,再度令80后沸腾,在那个电脑还不普及的年代,全寝室集体泡网吧看《流星花园》成为高校女生寝室公开的秘密。2002年,世界杯上,贝克汉姆的胭脂鱼发型,被不少人效仿,80后自然成为主力。逐渐地,网络游戏开始盛行,CS和《传奇》海量地把80后们吸引进了网吧。直到2003年,“就业压力”这个词首度经由辅导员之口,出现在大家的意识里。
2004年,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杀害4名同学,又一次引发了众人对于80后的反思,80后们自己也在思考。在声讨声中,陈洋毕业了,那一年,全班同学3/4的同学都找到了工作,优劣各异。
2007年,集中表现80后生活情感的电视剧《奋斗》热播,在这个群体中引发很大反响。不过,很快该剧中的青春狂热和特立独行的生活状态遭到批判,但不可否认,它打动了80后,陆涛、米莱等角色,成为已经感受到压力的80后们,一种理想状态的调剂。
2008年
捐款、志愿者、责任与爱国
在舆论中骄傲转身
2008年,对于无数的80后而言,是让大家挺直腰板的一年,也是80后在公众印象中,骄傲转身的一年。
从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到汶川大地震,从奥运圣火传递受阻到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80后们开始以另一种形象和气势出现在世人眼前,让争议逐渐成为过去。
陈洋说,地震让他明白了公民的意义,明白了公共责任。从500块钱的捐款,到成为自愿者进入汶川,再到去网站留言,声援金晶,抵制海外媒体对中国的歪曲报道等,他说,很多80后,其实是一种本能责任感的激发,从始至终,未曾想到过这些本能的举动,能意外地让别人对80后改观。
在2008年,这个一度被贴上标签成长起来的群体,甚至引起了胡锦涛的注意:“在最近这场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中,广大青年表现出顽强的奋斗意志和崇高的奉献精神,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实践充分证明,在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成长起来的当代中国青年是值得信赖的,是能担当重任的。”
后来,在看到央视对于“在这系列公共事件中,80后们所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责任和爱国,超出了社会的预期”这样的评价后,陈洋又激动了好久,人们看待80后的眼神,似乎也因为这些社会重大事件和灾难而改观。
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上,80后群体组成的志愿者队伍用微笑征服世人,再度得到认可。
从1992年夏令营争议到2008年重大社会事件,80后群体用了16年的时间,取掉贴在身上的诸多标签,人们开始重新审视80后,并给了他们一个新名字———“鸟巢一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