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3日电( 记者魏武)从与新中国同日诞生的那天起,中国外文局就已注定是中国新闻传播和书刊外宣事业中的一支劲旅。
第一本外文书——《论人民民主专政》,第一家中国图书进出口机构——国际书店总店,第一本外文刊物——《人民中国》杂志……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外文局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以多国文字出版、在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的数十亿册书刊,仿佛一粒粒浸润着中国汁液的种子,在不同国度的土壤中绽放出中国之花。
在雨露滋润中成长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同一天,原北京国会街26号楼,见证了国际新闻局的诞生。
1963年9月,由国际新闻局改组而成的外文出版社升级为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即后来的中国外文局)。5家杂志社、1家出版社——中国外文局构建的新中国书刊外宣的框架,成为中国与世界沟通的重要桥梁之一。
中国外文局60年的成长历程,处处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鼓励。党中央对外宣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成为鼓舞中国外文局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这是一段尘封的记忆——1953年6月5日,2000本日文版《人民中国》第一期刚运抵日本便被抢购一空。其后,有的单期杂志发行量竟达12万本之多,成功打破了敌对势力对中国的信息封锁。
85岁的比利时人吉斯林是《中国报道》杂志的忠实读者,他去世前立下遗嘱,将个人地产折成1200多万比利时法郎,捐赠给《中国报道》杂志社。始终如一地履行着“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中国外文局,为中国赢得了国际上的信任和友谊。
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快速增长的中国,再次为世界所瞩目。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香港、澳门回归,中共十七大召开,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重要内容,中国外文局所属的书刊和网络,以及时、准确、深入的报道,成为国际社会了解、查阅当代中国综合信息的重要来源。
中国外宣事业中的光辉“足迹”
外交家乔冠华,小说家茅盾、萧乾,漫画家丁聪,翻译家叶君健、杨宪益,国际友人爱泼斯坦……
一批灿若星辰的大家的名字,照亮中国外文局的60年发展史;一个个流传至今的名篇和故事,让人们总能回忆起一段段峥嵘岁月。
《人民中国》总编辑乔冠华的《人民中国,我回国的第一站》,至今仍令人们豪情满怀。
1957年,任《中国建设》总编辑的爱泼斯坦加入中国国籍,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我爱中国,爱中国人民,中国就是我的家,是这种爱把我的工作和生活同中国的革命联系在一起。”
1978年至1980年,杨宪益和英国妻子戴乃迭首次将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译成英文版……
大师虽作古,精神存世间。他们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高超精湛的技艺,在我国外宣事业代代相传、薪火不熄。
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异彩纷呈的风土人情、激动人心的发展步伐和善良友好的中国人民……中国外文局系统出版发行的数十亿册书刊,将真实的中国传播到世界各地,在新中国和世界人民之间架起一座座友谊的桥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