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四川北川与平武交界凌晨发生4.9级地震 南海热带低压或登陆海南 -中国货船印度洋遭海盗劫持 中方紧急营救 -银监会:"人民币贷款增速每年30%"失实 三季度GDP增幅或超9% -山西煤矿整合命令民间资本退出引争议 煤焦领域成腐败"重灾区" -住建部:中国楼市不存在泡沫 明年政策不会大调 房价涨幅现拐点 -北方大风最高降温10℃ 京瞬时风力8级 洞庭湖现历史罕见低水位 -中国人类发展指数位列全球第81 正建五官库储存各民族面孔信息 -俄罗斯市场5小时离奇大火再令莫斯科华商紧张 中国调整稀土出口 -中国8月小幅减持34亿美元美国债 美元贬值或酿中国市场虚假繁荣 -热钱正借各种路径流入中国 需警惕资产泡沫 再次盯上人民币升值
首页>>发展观察
北京人民大会堂开放30周年:展现一个浓缩的中国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09 年 07 月 16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2009年3月13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参会代表步出人民大会堂。 中新社发 杜洋 摄

编者按:今年,是新中国建国六十周年。这个国家最富政治象征意味的建筑——人民大会堂,也将迎来建成五十周年、开放三十周年的纪念。

恢宏的人民大会堂,不仅仅是一部凝固的音乐,更是一部立体的、生动的史书,记载着中国的发展足迹。

今天----七月十五日,是人民大会堂正式向社会开放三十周年的纪念日,中新社特别推出四篇稿件,从不同侧面重新审视这座独具意义的建筑,以飨读者。

中新社北京七月十五日电 题:北京人民大会堂,一个浓缩的中国

中新社记者 张朔

二00九年,在新中国建国六十周年之际,这个国家最富政治象征意味的建筑——人民大会堂,也将迎来建成五十周年的纪念。

歌德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人民大会堂却不止于此,它更如一个浓缩的中国。

在这里,中国版图上三十四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都有以自己名字命名、体现地方特色的厅室。在这里,举行了建国后中共和国家的大部分重大政治活动。更重要的是,它的命运与它所见证的这个国家如此紧密地相连。

这座南北三百三十六米、东西二百零六米、占地十五公顷的庞然大物,始建于一九五八年十月,短短十个多月后即告竣工。一九五九年九月九日凌晨两点,建设大会堂的提议者毛泽东到现场视察。他在“大会堂”前加上“人民”两字,为之定名“人民大会堂”。

然而,在建成后的二十年里,人民大会堂却与这个国家一样,几乎是封闭的。

一九五九年至一九七八年,人民大会堂的服务对象仅限于中共和国家领导人的活动。很少的民众参观也都是有组织、小范围的。“文革”期间,民众参观彻底中断,大会堂周围布满岗哨。一九七二年初春,首次正式访华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走进人民大会堂,与中国总理周恩来商讨两国关系正常化。或许在他眼中,这座被外界视为中国国家形象的建筑,看上去颇为神秘。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同处北京长安街、与人民大会堂一箭之隔的京西宾馆召开。与会者作出改变中国命运的决定——改革开放。

短短四十天后,人民大会堂的大门打开了。一九七九年一月,万名民众走进大会堂举行春节大联欢。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邓颖超对他们说:“大会堂这个禁区已经被打破了,它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怀抱。”同年七月十五日,人民大会堂正式向社会开放,并扩大对外宾开放。

不过,与国家一起走上改革开放之路的大会堂,渐渐发现了自己的差距。

因当年技术、材料及工期的局限,再加上多年来的耗损,以奇迹速度建成的人民大会堂在建筑结构、消防安全、设备设施等方面都存在隐患。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秉持“保持原有风格、体现现代化”的原则,大会堂开始了迄今仅有的一次大规模维修改造。用约十年时间完成大小礼堂、宴会厅、外墙改造等二十多个大型工程项目,全面更新消防、电气、空调、电梯等内部设备。进入新世纪后,国家接待厅、迎宾厅等重点区域也陆续局部维修。

有趣的是,大会堂内唯一由国家部委承担装饰工作的厅室,不仅设备,连名字也“现代化”了。建堂之初,中国的领导者们认为,应以最代表“现代化”的东西命名一个厅。于是,“塑料厅”应运而生,厅内装饰也完全是塑料制品。后来,塑料厅演进更名为化学厅,成为反映中国化工成就的专用厅。

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和社会进步,庄严肃穆一如从前的人民大会堂,已然吐故纳新,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充满现代感,也越来越经得起风雨。

几十年来,毛泽东在一一八厅,周恩来在江苏厅和国家接待厅,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福建厅,向世界发出中国的声音。发生在这个国家身上的大事,也在这座建筑里留下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纪念,成为承载历史的生动印记——

上世纪末,香港、澳门先后重回祖国怀抱,人民大会堂把原来一层的西会议室改建为香港厅,在三层建了澳门厅。两个中西合璧“新成员”的到来,消除了大会堂内“中国版图”不完整的遗憾。

二00五、二00六年,胡锦涛与连战一年之内两度在人民大会堂握手。时隔一甲子,两党一笑泯恩仇。在他们面前徐徐开启的橘色垂幕,被永远定格在记者的镜头里,被称为两岸交往大幕开启的象征。

二00八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当天,胡锦涛与来自全世界的客人分享奥运的快乐、北京的荣光。在焕然一新的北大厅里,徐徐合拢的长城苏绣屏风赢得一片惊叹。

当然,新的变化远不止如此。

几十年来,大会堂里的普通人多了。从一九七九年至今,这里接待了五千七百多万人次民众参观。

大会堂里官员们的“礼节”少了。随着礼宾制度的改革,在本国领导人出国前后,不再在这里“迎来送往”。

到中国访问的各国政要多了,在中国举行的国际会议多了,但大会堂国宴菜单变短了,国宴时间也缩短了……

即将到来的金秋十月,人民大会堂又将见证新中国建国六十年华诞。在这座建筑十七万多平方米、已刻出一万八千多个日夜的时空坐标系上,中国的故事将鲜活地继续。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相关文章:
西点军校教官探秘中国"将军摇篮":翻原始教科书
印度在中印边境陈兵10万 数量已超过解放军(图)
以钱生钱理念渐入人心 中国“大众投资时代”起步
港媒吁中国积极应对部分南海周边国家“双加快”
学者评说新中国60年基调:前后30年不能互相否定
印专家“惊人”预测:中国2012年将要攻打印度
专家解读"中国超级智库":服务于最高决策层
中国人饱暖思旅游 成“会走路的人民币”(图)
图片新闻:
中国35个城市总部经济座次排定 京沪穗深列前4
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首次为提名奖获得者颁奖(组图)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