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23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22日刊出署名文章认为,日本在推行“软实力”外交方面已经有纲领、有计划、有行动。深刻认识日本“软实力”外交的动因,应该对中国也有借鉴意义。目前,中国开展“软实力”外交侧重的是传统和语言,在感召力方面特别吸引一般外国民众方面尚有不足之感。因此,中国应学习和吸收日本“软实力”外交中注重利用时尚流行元素等的“与时俱进”做法,让中国“软实力”外交更具有亲和力、吸引力、融合力。
文章摘录如下:
2008年1月,日本外务省在多次民间海选的基础上,决定任用已故著名漫画家手冢治虫作品《铁臂阿童木》中的主角阿童木作为“海外安全大使”,其原因是这个形象已经在海外给人带来“安心与安全的感觉”。
2008年5月,日本国土交通省官员则宣布任命Hello Kitty(中国别名“凯蒂猫”)为日本在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的“旅游亲善大使”。
2008年3月,日本外务省又高调宣布日本乃至世界各国都家喻户晓的卡通形象“哆啦A梦”(中国别名“机器猫”、“小叮当”)正式“接受”外务大臣高村正彦的“任命”,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动漫文化大使”,承担向全世界宣传日本动漫文化和提高日本对外形象的重任。
时隔一年之后,日本外务省又把三位符合时尚“卡哇伊”(可爱)形象的少女正式任命为“日本流行文化传播员”,昵称为“卡哇伊”大使。与“哆啦A梦”这位“动漫文化大使”仅仅承担宣传日本动漫和提高日本对外形象使命不同的是,日本外务省这次要求三位少女“在传播日本流行文化的同时,还要能在帮助日本摆脱当前经济衰退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主掌外交和海外旅游的日本政府部门陆续推出这些“大使级”人物,频频把日本流行文化推上外交舞台,显然是一种以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为目的的战略外交行动。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日本就刻意强调要在国际舞台发挥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作用。然而,这种自恃“有钱就可以有势”的以经济大国实力为后盾追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做法屡屡受挫。
进入新世纪以后,美国学者约瑟夫·奈的“软权力”的思想在日本外交领域产生很大影响,日本开始总结教训,克服那种以往过于依赖物质性权力来界定国家权力的物质主义和简单化倾向,越发重视文化吸引力、意识形态或者价值观念感召力等这些抽象和非物质性的权力因素。更明确地说,就是近年来日本外交开始转向以“软权力”为主要手段,期冀把这种“软权力”进一步转化为“软实力”,推行“价值观外交”,从而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登上首相宝座不到一年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执政期间,在施政演说中明确提出日本要面向全世界制定“文化产业战略”,借助日本特色的动漫、音乐、饮食文化及传统文化等增强国际竞争力及对世界的影响力。
为此,安倍内阁还提出了“亚洲通道计划”,专门成立了“亚洲通道战略会议”的首相咨询机构。根据“亚洲通道计划”,日本准备在人、财、物、文化、讯息等方面,架起一座日本通向亚洲乃至世界的桥梁。对漫画有特殊喜爱的日本当今首相麻生太郎更是对向世界推广日本漫画不遗余力,直接发起“漫画外交”。
所有这些,都说明日本在推行“软实力”外交方面已经是有纲领、有计划、有行动了。据媒体报道,不久前,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曾荫权访问日本并拜会日本首相麻生太郎的时候,曾经表示“香港每年接待日本游客的数量超过100万人次,日本文化在香港受到欢迎。”显然,日本的这种“软实力”外交已经开始产生了影响。但是,这种影响能否继续蔓延、深入,还有待观察。
深刻认识日本这种“软实力”外交的动因,应该对中国也有借鉴的意义。目前,中国在开展“软实力”外交的“文化宣传”方面,侧重的是传统和语言,推出的是两千多年前古老的孔子形象和汉语教学,在感召力方面特别吸引一般外国民众方面尚有不足之感。
因此,面对日本“软实力”的外交,中国在认清其目的的同时,不应仅仅在析理上下功夫,还应该学习和吸收日本“软实力”外交中注重利用时尚流行元素等的“与时俱进”的做法,让中国的“软实力”外交也更加具有亲和力、吸引力、融合力,不断增强国际话语权,从而以“软实力”对应“软实力”,使多元化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蒋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