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汽车振兴规划最快本周出台 或含免征购置税 石油巨头罕见价格战 -三鹿经销商获赔60% 奶农尚未得分文 质检总局:今年重点盯企业  -发改委专家:1万亿投资或2月末进入实施阶段 经济最早2季度复苏 -东航去年套保亏损62亿元 五大电力集团未获国资委注资确切消息 -6000亿公积金建保障房 将率先试点中西部 京沪穗房贷优惠调查 -高层频频暗示 创业板牛年有望破茧 创业板标准已作进一步修改 -农民工返乡潮震川 百万人濒临失业 春运首日学生农民工唱主角 -中国七省市机构改革方案获批 中纪委:商业贿赂蔓延势头初步遏制 -银监会调信贷政策 中小银行可突破存贷比 受困危机企业可获支持 -中小板8只股票创新高 孕育新版"超级散户" 国资委誓言严管"大非"
首页>>发展观察
《江泽民传》作者库恩:中国领导人并非千人一面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9 年 01 月 12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2008年12月22日美国作家罗伯特·劳伦斯·库恩的《中国30年:人类社会的一次伟大变迁》新书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举行。这是库恩在座谈会上发言。汪永基/摄

《中国30年:人类社会的一次伟大变迁》

“我个人认识其中一些领导人,我知道他们并不是威权主义者。西方媒体的描述并不真实,人们的印象被大大扭曲了。”——《中国30年》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刘科发自北京很少有外国人,在中国会受到“国师”般的礼遇,65岁的美国人罗伯特·劳伦斯·库恩享受到了。

也很少有一本书,会像《中国30年:人类社会的一次伟大变迁》般,备受瞩目甚至追捧。近日,在该书中文版举行的座谈会上,中国国务院新闻办主任王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哲洙等数十位部级高官与会。

就出版书籍而言,这样的场面实为一时之盛。

库恩正是《中国30年》的作者。2005年,因为写作《江泽民传》,库恩开始声名显赫,但同时他又承受着西方媒体的猜疑和批评,认为他“美化了中国”。

1月10日上午,《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见到了库恩,他身穿深蓝色西服、头发已花白。库恩是个大忙人,他的日程表安排得十分紧凑。在采访间隙,库恩曾数次离开座位,回来后,他又连忙为自己刚才的离开做解释:“非常抱歉。我不想显得自己很没有礼貌。但我中午就要去天津,所以走开了一下去整理行李。”

对于中国媒体给予自己“斯诺第二”的赞誉,库恩坦言并不十分喜欢,“在中国这是一种表扬,但在西方也许并不是。”

谈中国领导人:并非千人一面

在《中国30年》中,库恩采访了100多位省部级官员,并披露了中国领导人的一些从政细节。“胡锦涛担任中共总书记后呼吁媒体要报道更多‘实实在在的新闻内容’和事关民众利益的故事,少播一些高层领导的一般活动,胡锦涛在内部批评说,这等于是在‘浪费时间’。胡锦涛建议从新闻报道开始,减少对领导活动、没有实质性内容讲话的报道。”

《国际先驱导报》:《中国30年》这本书中,您采访了政治局委员和各个领域的省部级官员。要知道在中国采访高层官员是比较困难的事情,所以我们很好奇的是,为何只有您的采访能够一路亮绿灯?

库恩:回答这个问题,要从我在中国20年的生活经历说起。1989年,国家科委主任宋健邀请我访问中国,为中国当时的金融改革担任顾问。从90年代中期后,我总是看到美国媒体对中国进行扭曲、沿袭对中国的偏见报道。当时我很沮丧和失望,为了向世界介绍一个真实的中国,我开始了一系列活动。这其中我讲述了中国的很多问题,有成功面、也有阴暗面,接触了包括农民工、残障人士在内的很多人。这让我取得了巨大成功,也让我在美国建立起了名声,我也因此得到了中国领导人的信任。这也许是我能顺利采访的原因。

到现在为止,我来中国有100来次了,我一直致力于介绍一个真实的中国,也常在美国媒体上介绍中国。而在这本书中,我不仅是向世界讲述中国领导人的思维方式和他们的想法,我更向世界展示的是一个复杂的、多元化的中国。我不仅采用了过去我很多年来的采访成果。同时我还为这本书专访了一些中国领导人,丰富了中国的形象。

《国际先驱导报》:您是如何具体挑选您的采访对象的?经过这一系列高层的采访,中国领导人给您什么样的印象?

库恩:其实你也知道,在中国这么多年以来,要谈论中国领导人的整体形象,是比较困难的。我一直致力于介绍中国领导人是有个性的、真实的人,而不是千人一面的。

世界对中国的主流偏见是中国是一个单一化的形象,对中国人的印象更是如此。我要介绍的是中国的多元化和复杂性,我跟很多中国领导人有接触,他们有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艺术爱好,所以我在写作的时候,主要目的是展现中国领导人的不同面貌。

对高层领导人的集体概括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我认为这一代和下一代的最高领导人,他们的才干、智慧和教育背景,在世界范围里都是最优秀的。我注意过他们的教育背景,习近平和李克强都有博士学位。还有的领导人,他们原来接受的是科学教育,是工程师,后来学习了法律和经济知识。有的领导人则在几个地方省份有过丰富的管理经验,比如习近平曾经在福建、浙江和上海任职,李克强在河南和辽宁管理过几千万人口,他们有着丰富的职业经历,在世界范围内也属于最优秀的领导人之一。

对于其他领域的领导人,我也一直致力于介绍他们的真实个性。比如在农村改革,我跟中国社科院张晓山和陆学艺两位农业问题顶尖专家有过深谈,他们经历了文革和改革时期,对中国农村改革有深刻了解。在卫生领域,比如黄洁夫副部长,我本身学生物科技,所以我很能理解他在卫生医疗领域的成就,他很有才干,一直致力于医疗改革。

再就是国务院新闻办主任王晨先生,他曾是一个出色的记者,在跟他的交往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还有一个例子,现任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冷溶主任,我之前对中国的政治理论没有什么了解,可以说他是我在这方面的老师。我跟很多领域的领导人有很深厚的友谊,我很荣幸能成为他们的朋友,他们也是我人生经历中的宝贵财富。

谈采访:我拿到了第一手资料

“我得到了一手的材料,所有这些一手的材料,对于我来说很重要。”

《国际先驱导报》:除了采访外,您写作《中国30年》这本书的主要资料来源有哪些?

库恩:首先要指出的是,我不太愿意把所有这些称为“采访”,我更愿意称为“讨论”。我是一位严谨的作者,在中国不同领域的领导人、普通人如士兵、工人,我都有过接触。这为我理解中国提供了一个深厚的背景。我在思考中国领导人是如何想的时候,是基于我对中国领导人和中国民众的理解。

除了跟领导人一起讨论外,我还在中央文献资料室获得了很多新解密的党内文献,这给我提供了这本书的历史背景。有些领导人已经去世了,我可以利用获得的第一手的回忆录和谈话录。这也是我另外一个资料的来源。

《国际先驱导报》:能具体举个例子吗?

库恩:比如邓小平在1978年底的讲话稿,在我看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讲话之一。我得到了当时讲话稿的起草者之一于光远提供的一些资料,他们是如何起草讲话稿,当时有哪些会议、进行了哪些讨论。在我看来,这份材料十分重要。

还有邓在上世纪80年代以及1992年的两次广东之旅。当时有位官员一直陪伴邓在广东的行程。他最后写了一个很详细的回忆录,几乎是详细到了每分钟。这个材料非常丰富,由于篇幅有限,最后我只使用了一部分的材料。我得到了一手的材料,所有这些一手的材料,对于我来说很重要。

来源: 中新网
1   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中国专家反驳:剽窃南非军事技术完全不可信(图)
中国富豪榜制榜人:中国人的创富基因是最好的
财政部专家:建议农地“国家所有、农民永用”
解密《新闻联播》:审片室电话可直通中南海
军事专家:中国赴索护航军舰战力仅次美军(图)
军事问题专家:应慎言中国要追逐“利益边疆”
中越勘界八年故事:勘界队员用脚步丈量国界线
图片新闻:
住建部:地方政府不得越权出台刺激房市政策
环保部通报环评工作进展 暂缓审批11个高污染项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