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团团""圆圆"23日运台 协商寻台参与世卫办法 直航半套说不成立 -公告显示54家上市公司已显现金融危机冲击 外资股"解禁潮"将至 -北京36万套商品房滞销 广州公务员住房补贴将提高至月工资18% -中石化购加拿大石油公司 国资委要求央企上报今明两年投资情况 -麦道夫案30家受害者名单出炉 中行无投资 西门子13亿$了结官司 -中国汽车零部件争端败诉 中方表遗憾 今年外贸顺差超2500亿美元 -江苏在蛋鸡中检出禽流感病毒 已扑杀家禽近40万只 疑由候鸟带来 -七成城市供地计划未完成 国土部督促加快 "土地流转第一拍"延期 -中国正考虑近期派军舰赴索马里护航 安理会再通过打击海盗决议 -证监会副主席庄心一暗示融资融券试点时间推迟 力求效果最优化
首页>>发展观察
改革开放30年军队转型:从半机械化向信息化迈进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12 月 17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大凡重大而深刻的军事变革,都无一例外地引起军队组织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按照军委胡主席的要求,逐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的现代化,形成一整套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军队建设规律的科学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是军队改革、转型的重中之重。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名言“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揭示了一个基本规律:在一个系统内部,科学的组织形态,优化的排列组合,可以使系统功能远远大于各要素功能的简单相加。军队建设同样蕴含着“结构质变”的道理。以骑术高超和刀法精湛闻名于世的马木留克兵,总是败在拿破仑率领的法国骑兵手下,就是因为法军有着优于马木留克兵的组织形态。

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塑造结构。军队组织结构是随着战争形态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信息化战争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体系对抗能力不仅取决于要素的强弱,更取决于要素组合状态的优劣。组织形态转型使军队各种要素的结合和运转方式趋于合理化,就能产生出新的更大效能。只看到技术的发展,看不到由技术发展引起的结构变革,是不可能走出科学发展之路的。法国炮兵进入“摩托化”后仍保留炮管下“不拉马的士兵”的笑谈,于今虽已久远,但其警示意义犹在: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一切不合时宜的组织模式也应随之调整改变。

我军在改革建设实践中适时调整军队结构,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整体上仍属于机械化战争时期陆战型、国土防御型力量结构,头重脚轻、职能交叉、平战分离、比例失调等问题还一定程度存在,现行体制编制与使命任务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尚未根本解决,迫切需要不失时机地将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引向深入,进一步优化作战力量构成特别是军兵种内部结构,进一步加大制度机制特别是军事人力资源制度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真正从深层突破军队建设的“瓶颈”,努力形成与履行新的使命相适应的新型军事体系。

当今,军事变革又一次把调整改革军队结构推到了历史前台。军队转型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逐步实现军队组织形态的现代化。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许多力量融合为一个总的力量,就是造成“新的力量”,这种力量和它的一个个力量的总和有本质差别。推进组织形态的现代化,实质上就是在追求一种具有新质的力量,一种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最有效地释放出来的力量,一种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

军事能力乃军队生存发展之本。从斯巴达人“武士之魂”的长矛横扫,到亚历山大东征军的南征北伐,从成吉思汗的铁骑饮马欧亚,到拿破仑的战法纵横天下……皆因有独领风骚的军事能力。

深化军队改革、推进军队转型,不是为改革而改革,为转型而转型,而是为了提高战斗力。实现军事能力的提升,是军队改革、转型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出发点和落脚点。

回顾30年改革历程,从战略重点转移到战略方针调整,从编制体制“瘦身”到军事训练转变,无一不是着眼部队战斗力的提高。历史经验昭示我们:深化改革、推进转型,必须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唯一标准。

战斗力是一个动态性概念。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战争形态,不同战争形态要求有不同的遂行军事任务的能力。历次军事变革,都是通过形成先进战斗力带动军队整体作战能力的跃升。如果说,鸦片战争以农业文明的大刀长矛对付工业文明的坚船利炮,只能酿成被动挨打的历史悲剧;那么,未来战争以机械化时代的军事能力应对信息化时代的军事能力,也必将被历史潮流所吞没。当前,我军现代化水平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军事能力与履行历史使命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解决这一基本矛盾的根本出路,就在于通过改革、转型发挥信息能力在战斗力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传统观念认为,军队战斗力可简单归结为人、武器及人和武器结合方式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深刻地改变着战斗力要素的内涵,从而深刻地改变着战斗力生成模式。在当今信息时代,战斗力的生长要素最为直接的取决于军队在陆、海、空、天、电(磁)五维空间获取、掌控、传输、运用信息的能力。如果说机械化部队的核心战斗力是火力,那么,信息化部队的核心战斗力就是信息力。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信息化条件下,就要把是否有利于发挥信息能力在战斗力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是否有利于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作为把握战斗力标准的时代内涵。

军队打赢战争的能力,关乎国家根本利益,是民族生存所系、民之安危所依。具备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是现阶段军队现代化建设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考核战斗力最重要的标准。打赢能力与其他军事能力不能混淆,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只有具备了核心军事能力,完成其他军事任务,才有充分的能力基础和支撑作用。抓住提高核心军事能力,就抓住了维护我国安全的主要矛盾,抓住了我军转型建设的发展重点。

把提高战斗力作为深化改革、推进转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要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坚持以核心军事能力建设为重心,向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聚焦,向实施一体化联合作战的要求聚焦,大力推进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变,不断培植战斗力新的增长点,努力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威慑和实战能力。

军事变革是一个望不到彼岸的持续发展过程——扭住“基于能力”这个杠杆推进军队转型,是一个凝重而无休止符的命题。一切有悖于战斗力提升的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自应荡之殆尽。

《尉缭子·兵令》云:“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军队转型,转到深处是文化。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筹码。军队建设转型,无疑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元素。无论是研发、驾驭新型武器装备,还是推进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军事管理创新,都离不开文化理念的引导支持,离不开文化生态的浸润熏陶。正如有学者所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深层是军事哲学变革,哲学变革的背后,是一场军事文化的大变革。

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关于军队“转型”的比喻发人深思——“给亚瑟王宫廷里一位骑士一支M-16自动步枪,如果他拿着这件武器骑上马,用枪托砸对手的脑袋,这样就不是转型。如果他躲在一棵树后边,开始射击,这样做才是转型!”武器是人掌控的,没有人的信息化,不提高官兵的人文科技素质,再现代化的武器也不过如同一根烧火棍。相对于装备、技术、制度变革的快速发展,文化的更新是缓慢、艰难的。同时,由军事认知领域引发的新军事变革,正促使东西方军事文化在融合中发展,在竞争中扬弃。这就更需要在抓好物质硬件更新换代的同时,大力抓好文化软件的变革创新。因为完成军队整体转型这一革命性转变,需要靠军队肌体每个细胞的“裂变”,文化的变化才是人内在的变化,是一支军队最深刻、最本质的变化。

早在20世纪80年代,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描绘了我军未来人才队伍的生动图景:军以上干部普遍获得博士学位,师团干部获得硕士学位……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军人才队伍文化素质已经或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一大批高素质新型官兵驰骋军事变革的舞台,一定会开创出军队建设转型发展的新生面。

跳出“文化娱乐”的视域,就会发现军事文化的天地之广、力量之大。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军人之神,文以铸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支军队,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血脉和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生命力和战斗力。“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文化的力量虽然“没有导弹驱逐舰那样气势汹汹”,但却能够“改变人的思想感情的归属”,以一支军队的政治信仰、战争理念、道义准则、战斗精神征服对手。无疑,唤起文化自觉意识,创新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有利于优化战斗力生成模式,有利于增强军队转型建设潜力,有利于打赢明天的战争。

沧海桑田,人间正道。

军事变革,“变”是大势所趋;军队转型,“转”是历史必然。但是,变革不能变质,转型不能转向。无论武器装备、体制编制、作战手段等如何变化,作为特殊的武装集团,人民军队根本性的东西是永远不能变的。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不能变。党的旗帜就是军队的旗帜,党的意志就是军队的意志。党的绝对领导是军队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军队转型建设必须有利于加强而不能削弱党的领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内外敌对势力总是企图用其政治观、价值观来腐蚀我军的“魂”,动摇我军的“根”。对此,我们应保持清醒头脑,确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始终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不因变革、转型动摇自己的信仰和定力。——党的创新理论的指导地位不能变。一支转型中的人民军队需要清晰的理论指导。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科学指南。我们必须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和胡锦涛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统领军队深化改革、转型建设及方方面面的工作。只有持之以恒地抓好理论武装,才能奠定官兵牢不可破的思想基础,确保军队改革、转型的正确方向;只有用科学发展观统筹机械化与信息化、跨越发展与稳步推进、规模与效益等关系,才能促进军队改革、转型的健康顺利发展。

——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不能变。始终不渝地保持人们军队性质、宗旨,是我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每一次大的历史转折,都给官兵提出各种挑战和考验。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形势任务,大力弘扬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作风,充分发挥政治工作的服务保障作用,就能保持人民军队的政治“基因”永不改变,就能将我军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推进改革、转型的巨大动力。

——坚持走中国特色军队改革发展之路不能变。推进军队转型发展,需要向先行者学习,“拿来”外国军队对我有用的东西。但借鉴不等于照搬照套,邯郸学步。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实际,每支军队有每支军队的实际,我军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国防和军队改革发展之路。只有坚持以我为主,学人之长,为我所用,勇于超越,才能在“世界型”中创造出“中国式”。

历史的辩证法启示我们:应该变的,必须改变,不变则衰;不该变的,决不能变,变则自我瓦解。科学把握转型中的“变”与“不变”,我们就会多一分清醒,多一分自信。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一代军人有一代军人的责任。

富国强军,多少梦想,多少憧憬;改革转型,多少期冀,多少希望。一个正在崛起的社会主义国家,不能没有一支与国家地位相称、与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相适应的军事力量。

历史选择了我们,我们正在创造新的历史。

展望未来30年,我们将攀上中华民族振兴新的历史峰巅,一个以强大国防和现代化军队为柱石的社会主义中国将更加生气勃勃,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来源: 解放军报
   上一页   1   2  



相关文章:
改革开放30年:中国人婚恋打破束缚走向自由
中国30年人大监督故事:黄静裸死案终结多头鉴定
日本人对华情感30年变迁:"亲近感"变动剧烈
改革开放30年 兰州市农村贫困人口减少65.5万人
环保部副部长潘岳入选改革30年十大环保人物(简历)
教改30年:教育公平由"量"向"质"的艰难转变
中国的下一个30年:建立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群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减少2.35亿
国务院扶贫办:农村绝对贫困人口30年减少2.35亿
图片新闻:
内陆首个保税港区重庆寸滩保税港设立 西部商品进入退税
中国将出现大范围雨雪降温天气 局地降温超10℃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