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中国低收入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不足10平米 廉租房补助支持中西部 -中国国家公路运输枢纽覆盖196个城市 三大文件勾勒"船舶强国"图 -方案未获批 港股直通车开通时间推迟 直投港股不会成为洗钱通道 -教育部强调:高校不得从事股票投资 重庆立法禁止炒作高考状元  -住房支出已严重挤压中国居民消费空间 8月消费者信心普遍下跌 -中国投数十亿元改善水体污染 "以奖代补"支持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国家养老金空账9000亿 投资管理办法望出台 农民工保险提上议程 -成品油批发价下调 华南地区最明显 石油三巨头半年盈利1313亿 -国资委开出央企减排时间表 十一五末能耗降20% 将完善奖惩机制  -中国股市市值超日本 据称泡沫已出现 钢铁板块总市值达12962亿
上海取缔群租后租房需求外移 低收入者租房困难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8 月 30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取缔群租后,租赁外移潮涌动

上海以法律手段治理屡禁不止的群租,可能影响上海部分区域的租金和租赁结构。昨日,沪上几家大型中介公司负责人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群租占整个租赁市场的5%~10%,如果取缔群租,将使租房需求外移。

租房需求外移

“上海群租的比例在整个租赁市场占到的比例5%~10%左右。就从这一数据而言,并不足以太大程度影响上海的房屋租赁价格。”汉宇地产总经理施宏睿昨日接受采访时这样表示。

他表示,由于目前大部分选择群租的人,集中在一些投资客比较多的内中环区域,这部分区域的居住人群都是新上海人,需要居住在离工作地点更近的地方,但是收入又有限,只能选择群租。

“预计群租取缔后,这些人会有两种走向。一部分人会选择重新在原来居住的地方租房,这些区域的租赁需求将有一定幅度上升;另外一部分人则只能往外部区域租房。”他表示,由于供需关系发生变化,会影响这些区域的租金,但是短期还看不出具体变化。但是,从长远来看,取缔群租的最大影响,还是对租赁结构有一个调整,租房需求会外移。

上海中原地产两湾城分行经理施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由于大部分群租房的租赁都是通过上下家直接成交,或者是网上自行挂牌,具体情况难以全面掌握。但他表示,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楼市的回暖导致近期租金大幅上涨,所以,即使取缔群租对市场有影响,也不可能很清楚地显现。

中介不接受群租委托

包括上海中原地产、汉宇地产在内的几家大型中介,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示,不会接受有群租要求的业主的委托。

“2005年、2006年的时候,是群租最厉害的时候,特别是一些投资客,他们的房子在出租时,会与承租人在租赁合同中注明:承租方有权转租和分租出租的住房。当时,这样的做法从法律角度是认可的,因为租赁合同的附加条款是有法律效应的。”施磊表示。

但是,施磊表示,一般大型的中介公司都不会去接群租的委托单。

低收入者如何租房?

“群租现象背后折射的是外来人口在上海住房难的问题。但凡经济条件许可,肯定没有人愿意选择与那么多人‘群租’在一个狭小局促的空间里。现在,强行禁止群租,一些低收入者,如何找到便利、便宜的居所?这显然是比治理群租更大的命题。”昨日,焦点房地产网分析师提出了这个问题。

汉宇地产总经理施宏睿表示,取缔群租确实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一方面,群租确实存在很多安全问题,上海治理群租,也是由于今年来群租频发民事案件。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政府确实需要考虑弱势群体租房困难的问题,尤其是外来人口,他们连廉租房的政策都无法享受。早报记者梁文汇

来源: 东方早报

相关文章:
上海:廉租房“预审制度”明年覆盖全市
建设部:地方政府自行决定当地廉租房经适房比例
我国廉租房扩容时间表排定
公安部:全面建出租房屋备案制 租房出事责任倒查
投资股市的公积金可能加速回归 保证廉租房建设
住房保障转向廉租房为重点 建多渠道保障体系
建设部官员:廉租房覆盖范围将扩大至低收入家庭
建设部:廉租房2010年覆盖低收入住房难家庭 解决1000万户住房难
学生租房占近两成 限租令对二手房市影响多大?
图片新闻:
江苏昆山发生货船撞塌桥梁事故 肇事船被砸沉2人溺亡
中国新支线飞机ARJ-21年底下线 价格初定3000万$ 5万征中文名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第三届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网络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