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上海世博会呈现两大创新亮点 动迁工作获99%以上动迁居民支持  -广州决定收回80宗闲置土地 坚决打击囤积 下半年房价将加速上涨 -今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525亿元 因灾死亡652人 陕西洪灾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国大中型钢厂实现利润翻番 下半年钢价不会有大回落  -沪深股市低开高走 沪指站上4400点 两市总市值逼近20万亿元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8月1日起实施 优抚对象可享受3项优待 -3月末我外债余额$3315.62亿 黑石大跌 国家汇投公司亏损5亿美元  -5油企获首批原油经营资格 民企可经销成品油 高额投资成门槛 -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降2.78% 社科院称GDP应控制11%内 -中国今年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时评:国家石油储备“藏油于民”不可或缺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7 月 26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针对媒体国家将建四级石油储备体系,即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地方石油储备、企业商业储备和中小型公司石油储备的报道,国家信息中心某能源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并未听说我国要建四级石油储备体系。他表示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仍是由发改委能源局战略储备办公室、以及所设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来具体运作的。(《新京报》7月23日)

尽管国家信息中心权威专家义正词严地站出来辟谣,但笔者觉得,打造和构建多元化的石油储备体系,应是中国实现能源战略运作的必然趋势。尤其重要的是,架构中国石油储备体系,必须考虑商业化运作,民营油企作为石油储备的重要一元,其能量不容小觑。

从世界发展经验来看,“藏油于民”已成为石油储备主要方向。欧美、日韩等国家,都有商业石油公司、民间组织机构的参与,并占据着很大的份额。据悉,德国施行“联盟储备”机制,官民联盟储备量、政府储备、民间储备比率为57∶17∶26;虽然日本缺石油,产量仅是该国石油需求量的0.2%,但他们实行全民找油,自身的石油储备可用169天,居世界第一,其中,民间储备为77天,占据国家总储量的46.4%;在美国,除了5大石油公司,还有4000家小公司都参与石油行业中。

在客观上,中国民营油企的自身实力也为“藏油于民”提供了天然条件。资料显示,截至目前,中国民营石油企业有8万余家,拥有100万员工,近4万座加油站,3000万吨仓储能力,2500万吨码头吞吐量,年销售石油总量近1亿吨,约1万亿资产。

然而,横亘在民营油企面前的“制度门”,导致其并不能顺利“破门而入”以实现“藏油于民”。比如说,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原油市场管理办法》以及今年3月的《成品油经营企业指引手册》。从政策方向性上来看,僵化死板的政策终于有所松动。可从具体规定看,企业的油库容积须达到1万立方米、注册资金不少于3000万元人民币,如此高的“门槛”,令众多民营企业望而却步。面对这看似打开的大门,民营企业只能是“望门兴叹”。

实际上,随着这两大措施的出台,成品油经营资质的门槛大大提高,民营油企的前景无疑雪上加霜。前些日子,全国90家民营油企纷纷屈辱地“卖身”外企,就充分印证了民营油企的日渐衰落。难怪乎,在前不久召开的哈尔滨石油体制改革论坛上,民营油企联合发起上书,向国务院有关领导和主管部门,郑重提出“藏油于民”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建议。

笔者以为,政府应排除中石油、中石化等利益集团的干扰,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大胆决策,放民营一条“生路”,实现“藏油于民”的愿境,这不但合乎民意,合乎资源规律,也能保障我国战略资源的长期稳定。(吴睿鸫)

来源: 中国青年报

相关文章:
中国拟建四级石油储备体系 考虑制定相关法规 民营加油站将出售
国家石油储备中心即将挂牌 主管人选和地址已定 独立于能源局
中石油获世界最大汽田钻探权 国企将成企业义务石油储备主力
中国第一批石油储备基地竣工 南堡油田或助推唐山成冀经济中心
中石油渤海湾发现10亿吨大油田 中国石油储备迎高峰
中国第三个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山东黄岛基地4月将注油
中国将适时建立企业石油储备 逐步完善储备体系
第三个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今年年中完成并开始注油
中国今年加快完成石油储备立法 北京:中石油部分加油站降价
图片新闻:
长江上游强降雨形成新一轮洪峰 三峡工程首次发挥防洪功能
中国将在北部湾重点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缓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