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011年04月13日15:07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构建和谐 校地共建 科学发展观 教学名师 顶岗实习 资源节约型社会 先进性建设

一、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充分开发利用省内省外及海外人才资源,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由物力资本优先积累向人力资本优先积累转变,推动人才发展由政府主导向多元开发转变、总量扩张向素质提升和结构优化转变,确保在人才资源总量、人才素质结构、人才发展环境、人才开发投入和人才使用效能上有重大突破,实现人才大省向人才强省跨越,为加快“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进程,推动黑龙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龙江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二)发展原则

人才优先,引领发展。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确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以用为本,优化结构。把用好用活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积极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搭建平台,引导和鼓励各类人才向经济社会发展一线集聚,加快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人才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突出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大力开发经济社会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全省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区域竞争力。

整体开发,多元投入。充分调动全社会人才开发的积极性,推进城乡、区域、产业、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人才资源开发,鼓励和支持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行行出状元,健全政府引导、用人单位主导、社会共同开发的多元投入机制,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形成推动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

优化环境,激发活力。着力打造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学术环境和文化环境,健全完善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到黑龙江发展、更多的创新成果到黑龙江转化,使黑龙江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热土。

(三)战略目标

到2020年,黑龙江省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效能明显的人才队伍,形成环境一流、机制灵活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确立黑龙江省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和对俄罗斯等周边国家人才的地缘优势,进入全国人才强省行列。

——规模不断壮大。人才资源总量540万人,年均增长6.3%左右。

——结构趋于合理。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领域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实现倍增目标,产业和区域人才布局趋于优化。

——素质明显提高。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比例达到21.12%,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43人年。

——环境更加优化。符合各类人才特点、有利于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的人才开发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创新活力强、创业成本低、服务效能优、人居条件好的人才环境基本形成,鼓励人才创新发展、支持人才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全省人力资本投资占GDP比例达到13%。

——效能明显增强。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增强,人才贡献率达到35.5%;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形成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支柱企业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省人才发展主要指标

注:人才贡献率数据为区间年均值,其中2008年数据为1978—2008年的平均值,2015年数据为2008—2015年的平均值,2020年数据为2008—2020年的平均值。

二、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

(一)突出培养造就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需要,以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高水平创新团队和依靠核心技术自主创业的科技企业家,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建设宏大的创新创业型科技人才队伍。到2020年,研发人员总量达到10万人年,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总量达到1100人左右,高层次科技创新团队达到50个左右。

主要举措: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相衔接的开放式培养体系。组织实施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推进计划、高层次学术英才支持计划,推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院士后备人选支持计划、长江学者支持计划,完善龙江学者计划和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组织实施科技企业家培育计划、优秀企业家培养工程和高端经营管理人才引进工程。推进产学研合作,重视发挥企业引才用才的主体作用,建设一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引导校企、校地共建各类创新创业载体,推动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或依靠核心技术自主创业。

(二)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

适应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和构建和谐龙江的需要,加大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开发力度。到2020年,在装备制造、能源、石油化工、煤化工、信息、生物技术、农林科技、生态环境保护、现代交通运输、国际商务、金融财会、旅游开发与管理等经济重点领域培养开发急需紧缺专门人才15.6万人;在宣传思想文化、政法、教育、医药卫生、防灾减灾等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培养开发急需紧缺专门人才18.6万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各类专业人才数量充足、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人才结构趋于合理。

主要举措:加强产业、行业人才发展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开展急需紧缺人才需求预测,定期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调整优化高校学科布局,强化黑龙江省经济社会重点领域专业设置,构筑符合黑龙江省需要的学科体系。大规模开展重点领域专门人才知识更新培训。制定优惠政策,加大黑龙江省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力度,引导和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向经济重点领域集聚,加强与海内外新兴产业领域的合作开发,建设一批新兴产业基地和创新创业人才基地,引进和培养经济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完善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基地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功能,加强宣传文化领域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重点领域相关部门人才开发协调机制,加强政法、教育、医药卫生、防灾减灾人才培养。

(三)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1.党政人才队伍

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核心,建设一支眼界宽善谋大势、思路宽善求创新、胸襟宽善聚人心、善于推动科学发展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到2020年,总量相对稳定、结构更加合理、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省党政人才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达到85%,其中研究生学历达到10%。

主要举措:适应科学发展要求和干部成长规律,组织实施党政人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公务员能力培训计划、公务员公共管理培训工程,构建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和实践锻炼“四位一体”的干部培养教育体系,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加强干部自学。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树立坚定信念、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加大领导干部跨部门、跨市(地)交流力度,推进党政机关重要岗位干部定期交流、轮岗,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选拔任用方式,注重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党政人才,科学构建党政人才实绩考评体系。加强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培养选拔和教育培训工作。健全权力约束制衡机制,加强干部管理监督。

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适应黑龙江省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以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国际竞争力为核心,以战略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加快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和一支高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到2015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35万人;到2020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52万人,培养造就50名在全国同行业具有领先地位的优秀企业家,2000名高层、10万名中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通过竞争性方式选聘比例达到50%。

主要举措:组织实施优秀企业家培养工程、高端经营管理人才引进工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经营管理“未来之星”培养工程,依托知名跨国公司、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其他培训机构,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采取组织选拔与市场化选聘相结合的方式选拔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健全企业经营管理者聘任制、任期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实行契约化管理。完善以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为核心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体系,积极发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机构,建立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年度薪酬管理制度、协议工资制度和股权激励等中长期激励制度。

3.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适应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造就一批位居世界科技前沿、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高级专家,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到2015年,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230万人;到2020年,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255万人,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为10∶40∶50。

主要举措: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组织实施学科专业梯队建设“535”工程、青年英才开发计划、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宣传文化人才培养工程、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进一步扩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培养规模,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创新能力。重视传统产业、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各类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人才培养开发力度。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制定双向挂职、短期工作、项目合作等灵活多样的人才柔性流动政策,引导党政机关、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专业技术人才向企业、社会组织和基层一线有序流动,促进专业技术人才合理分布。统筹推进专业技术职称和职业资格制度改革,改进专业技术人才收入分配等激励办法。改善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生活条件,拓展职业发展空间。注重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

4.高技能人才队伍

适应老工业基地振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中、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为主体,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建设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梯次合理、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到2015年,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42万人;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46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总数的30%,其中技师、高级技师达到20万人。

主要举措: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加强职业培训,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职业教育中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促进技能人才评价多元化。组织实施“55139”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制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办法。完善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制度,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

5.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适应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支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数量充足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到2015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75万人;到2020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150万人,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中专以上学历增加到50万人,每个行政村主要特色产业至少有3至4名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带头人。

主要举措:深入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场县共建人力资源共享工程,重点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乡村农业技术人员培养计划,充分发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各类农民教育培训项目、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各类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的主渠道作用,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鼓励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牵头建立专业合作组织、专业技术协会和农业企业,加快培养农业产业化发展急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和农村经纪人。在创业培训、项目审批、信贷发放、土地使用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积极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开展农村实用人才技能职称评定,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表彰激励和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地位。继续开展城乡人才对口扶持,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发展急需的农业技术推广、教育、卫生等方面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

6.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适应构建和谐龙江的需要,以人才培养和岗位开发为基础,以社会福利性、公益性机构、社会组织和城乡社区社会工作人才建设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以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为主体,专业化、职业化服务水平和整体素质较高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到2015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3万人;到2020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10万人。

主要举措:健全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的政策,推进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公益类社会组织和城乡社区组织建设,扶持民办社工机构,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和岗位开发力度,落实薪酬待遇,完善激励措施,引导以社区工作人员为主体的社会工作人员向有职业资格的社会工作者转变。加快构建不同学历层次教育协调配套、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有机结合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选送有发展、有潜力的社会工作人才到高校和专业机构深造。建设一批社会工作培训基地,加强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职业化管理,建立社会工作人才和志愿者队伍联动机制。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