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

2011年04月13日10:24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考试招生 综合素质评价 民办高等学校 公共教育服务 教育法律法规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序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兴赣必先兴教,强省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

  江西素有重教兴学的优良传统。伴随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江西教育取得长足进步。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科教兴赣和人才强省战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全社会热情关心支持教育,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勤勉工作、无私奉献,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教育投入大幅增加,城乡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教育公平迈出重要步伐,教育资源有效扩充。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如期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稳步进入大众化阶段。加强规范管理,推动教育创新,提升教育质量,全省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职业教育就业率、高等教育贡献率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率不断提高。教育的发展,保障了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提升了国民素质,推动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我省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国内改革开放日益深化,我省进入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重要时期。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推进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我省仍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要在未来的竞争中抢占发展制高点,赢得发展先机,发挥后发优势,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面对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面对国内外竞争日趋激烈的新挑战,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必须清醒认识到,我省教育现有发展水平还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要。义务教育发展不够均衡,职业教育基础能力较弱,高等教育总体实力不强;教育观念相对落后,教学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教育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教育投入仍然不足,学校办学活力不够,教育结构布局不尽合理,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共同心声。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全省上下必须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科学发展,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第一章教育发展总体战略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赣和人才强省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提升人民群众教育幸福指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省。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立足江西省情,把握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面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推进教育创新,优化教育结构布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为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工作方针。推进江西教育改革和发展,必须全面贯彻“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整体推进。

  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本要求,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精力、更大的投入发展教育事业,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完善体制和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不断扩大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

  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造就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要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突破口,努力在人才培养、考试招生、办学治校、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和探索试验,增强教育活力,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以发展促公平,以改革促公平,以政策支持促公平。

  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从注重外延扩张向注重内涵发展、从注重硬件建设向硬件软件并重转变,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教学环节,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三)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省行列。

  教育普及水平全面提升。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扫除青壮年文盲,提高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努力使每一位公民在教育中获得幸福体验,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教育公平迈出更大步伐。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济困助学体系更加完善,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

  教育布局结构更加合理。教育发展和学科专业设置与人口数量、结构变化相协调,与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相适应,与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相匹配,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对接更加紧密。

  教育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师队伍数量、结构和素质适应教育发展需要。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要。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创业就业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终身教育体系更趋完善。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学校与社会、家庭横向沟通,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全社会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教育体制机制充满活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全面形成。具有江西特色的地方教育法规体系基本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更臻完善。现代学校制度基本建立。

  到2020年,要努力实现以下具体目标:——学前教育。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积极开展,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5%,学前两年毛入园率达到82%,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2%,在园(班)幼儿达150万人。

  ——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保持在99.5%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达635万人。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2%,在校生达168万人,职普比大体相当。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2%,在学人数总规模达135万人(其中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达98万人)。博士授予单位(学校)达到10个以上,全国有影响的优势特色学科明显增加。

  ——教师队伍建设。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达100%,小学教师具有专科学历、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学历、高中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人数占其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明显提高。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达50%,高等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达60%以上(其中普通本科高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达90%以上)。

  ——教育国际化。教育国际化进程加快,在赣留学生总规模达万人以上。

  ——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全社会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明显增强。

  ——人力资源开发。公民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50%,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3.8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5年。

  (四)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工作着力点是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民族精神、井冈山精神、时代精神、传统美德和公民意识等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完善大学生旁听省委全委会、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全体会议和省政协常委会制度,并向高中生拓展。进一步加强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校内外辅导员、学校团干部、班主任队伍建设。

  坚持全面发展、能力为重。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并做到有机融合,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强学校生理卫生和心理健康教育,坚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改善学生营养状况,保护学生视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定。加强美育,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重视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通过多种载体,开展适合学生特点、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体验、宣传活动。认真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加强学生科普教育。积极开展安全、生命、法制、国防、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等专题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生存能力,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增强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本领。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大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