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市级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预算安排
2010年市级财政收入预算832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上划中央收入302.1亿元,地方一般收入358亿元,政府性基金171.9亿元。市级财政支出预算766.1亿元,比上年实际支出增长14.1%,其中一般支出预算574.8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191.3亿元。
市级地方一般收入预算358亿元,增长10%。加上预计中央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补助等资金213.7亿元,上年结余53.1亿元,减除对区县转移支付补助50亿元,市级一般性财力总计574.8亿元。
市级财政一般支出预算574.8亿元,比上年实际支出增长10%。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划分,主要包括:教育60.8亿元,增长14.5%;科学技术26.4亿元,增长12.1%;文化体育与传媒14.6亿元,增长16.2%;社会保障和就业98.4亿元,增长13.6%;医疗卫生27.2亿元,增长18.5%;农林水利41.6亿元,增长18.2%;环境保护11.4亿元,增长11.8%;城乡社区事务104.7亿元,增长18%;交通运输34.8亿元,增长0.8%;工商金融国土气象等事务36.7亿元,增长13.4%;一般公共服务38.9亿元,增长9%。
市级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171.9亿元,增长0.8%。加上上年结余21.5亿元,减除对区县转移支付补助1.5亿元、调入一般预算资金等0.6亿元,市级政府性基金财力总计191.3亿元。
市级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191.3亿元,比上年实际支出增长28.4%。按照基金项目划分,主要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129.7亿元,增长24.8%;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支出6.2亿元,增长52.1%;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支出28.3亿元,增长5%;彩票公益金支出9.1亿元,增长161.3%。
滨海新区政府成立以后,三区管委会由市政府派出机构调整为滨海新区政府所属机构,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从2010年开始,市级财政不再编报三区财政预算和执行情况。
总的来看,今年的财政收入预算综合考虑了经济性、政策性和管理性因素变化情况,符合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留有余地的原则;财政支出预算综合考虑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计民生和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的需要,体现了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保有压的原则。在预算执行中,我们要大力组织财政收入,全面加强支出管理,确保实现全年预算平衡。
三、锐意进取,扎实苦干,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各级财税部门要按照市委九届七次全会要求,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认真分析把握经济财政形势,积极制定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创新发展思路,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财力保障和政策支持。
(一)大力支持滨海新区开发开放
积极推进财政体制制度改革。按照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调整完善市与滨海新区财政分配关系,实行全市统一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和税收征管体制,努力营造公平竞争、协调发展的政策体制环境。规范新区内部各城区、功能区财力分配关系,合理确定财权事权,形成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又有利于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运行机制,充分调动新区各城区、功能区发展经济、增强财政实力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新区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根据新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要求,制定实施财税优惠政策,积极支持新区综合配套改革,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聚集新区,不断增强新区整体发展能力。
积极支持金融改革创新。重点支持航运金融、科技金融、农业金融、产业金融、消费金融等新金融产业发展,支持中新天津生态城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意愿结汇,支持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人民币境外贷款试点,不断完善多层次、多元化、开放型的金融服务体系。支持改制重组设立天津农村商业银行,支持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增加资本金、增设法人机构和分支机构。整合金融机构国有股权,提高金融法人机构控制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整合政府投融资平台,界定特定目的公司,实现持续发展和风险防范目标,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体制改革任务。积极支持新区土地管理、科技体制和社会领域等改革。
加快推进功能区和重大项目建设。用足用好滨海新区开发建设专项资金,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融资体制,多元化、多渠道筹集资金,全面推进功能区开发,吸引更多的优势产业向功能区集聚。进一步完善财政扶持政策,通过政府资助、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加快建设一批重大公共技术平台和创新平台,着力推进一批高水平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尽快形成高端产业集聚区,不断提升新区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支持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滨海国际机场二期、津港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不断增强新区的服务辐射功能。
(二)着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
积极支持大项目好项目建设。充分发挥财税职能作用,及时研究制定政策措施,重点支持重大产业化项目加快建设,大力促进优势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推进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延伸,支持扩大外贸出口,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强重大项目的跟踪服务和政策协调,及时解决生产经营中涉及的财税问题,促进项目早达产、早见效。
积极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完善财税扶持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健全科技创新条件平台和服务体系,推进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新建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为高端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进一步完善激励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加快推进研发转化基地和科技产业化基地建设,重点支持55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启动新一批25项重大项目,推动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等关键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增加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资金投入,支持节能环保等领域关键技术的开发应用,继续推进绿色照明、电机改造等10项重点节能工程,推动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努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积极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完善和落实鼓励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财税政策措施,通过专项补助、财政贴息、税收减免等方式,重点扶持金融保险、高端物流、中介会展、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进一步提高服务业的层次和水平。加快推进重大服务业项目和商贸旅游等重点项目建设,支持打造津湾广场高端商业商务标志区,提升海河商贸带、和平路滨江道中心商业街区等商贸聚集区,支持办好2010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中国旅游产业节、妈祖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活动,积极发展信息咨询、研发设计、文化创意、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新兴服务业,不断拓宽中心城区发展空间。制定实施财税优惠政策,支持为先进制造业提供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和面向民生的消费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大力推进工业企业内部服务功能和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功能的剥离,进一步提高服务业比重。
积极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进一步巩固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健全农业投入保障机制,加快推进设施农业“4412”工程,支持现代养殖示范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新建设施农业1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15万亩。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健全农业新品种、新装备、新技术的研发转化推广机制,组织实施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积极制定实施财税优惠政策,大力发展种子种苗产业和农产品保鲜、深加工产业,吸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设施农业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农村工业加快发展,完善财政贴息政策,继续开展银企合作,搭建更多的项目融资平台,大力推进区县示范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实施区县495个重大建设项目,努力培育更多的强区强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