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6日在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上海市财政局 葛爱玲
一、2009年预算执行情况
2009年是浦东开发开放以来上海经济发展和财政运行最困难的一年。受经济增长放缓和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双重制约,地方财政收入一度出现连续数月负增长的局面。面对严峻的困难和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上海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行各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四个确保”要求,团结一致,共克时艰,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产业结构加快调整,民生工程实现新发展,城市建设展示新面貌。各级政府部门切实执行年初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各项预算及其审议意见,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加强财源建设、优化支出结构、完善财税体制、规范预算管理、强化财政监督,全市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收入圆满完成年初人代会确定目标,财政支出有序落实“四个重点保障”,财政改革和发展也取得新成绩、迈上新台阶。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2540.3亿元,同比增长7.7%,完成预算101.6%,加上中央与本市的结算收入等334.9亿元,加上调入市级和区县预算稳定调节基金98.3亿元,本市可以安排使用的财政收入总计2973.5亿元。地方财政支出2989.7亿元,同比增长15.3%,完成调整预算104%,加上结转下年支出31.7亿元、部分区县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3.8亿元,支出总计3045.2亿元。全市财政支出大于收入71.7亿元,通过财政部代理发行的本市地方政府债券收入76亿元弥补后,收支执行结余4.3亿元。
市本级财政收入1257.1亿元,同比增长5%,完成预算100%,加上中央与本市的结算收入等323亿元,加上调入市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95亿元,减去市对区县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522.1亿元,市本级财政收入总计1153亿元。市本级财政支出1197.3亿元,同比增长23.6%,完成调整预算104.7%,加上结转下年支出31.7亿元,市本级财政支出总计1229亿元。市本级财政支出大于收入76亿元,通过财政部代理发行的本市地方政府债券收入76亿元弥补后,收支执行基本平衡。
需要说明的是,为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强地方安排配套资金和扩大政府投资的能力,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核定本市发行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规模共76亿元,债券期限为3年。为此,经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十次会议批准,调整2009年市本级预算。调整后,市本级财政支出总计由年初的1068亿元调整为1144亿元,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76亿元,通过本市地方政府债券收入76亿元予以弥补。地方政府债券由财政部代理发行,本市债券发行工作全部完成,筹集资金76亿元,全部按照国家规定用于郊区污水管网建设、经济相对困难村道路危桥改造、第三福利院迁建、青草沙水库建设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一)财政收入增长情况
2009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和财政形势,全市各行各业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和本市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全力推动一批重大基础设施、产业、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项目加快建设,及时出台本市贯彻落实国务院推进“两个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经济运行呈现逐季回升态势。在各级财税部门依法加强收入征管,努力应收尽收的基础上,根据国家规定将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及其历年滚存结余纳入国库管理,圆满完成年初既定收入目标,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全年收入预算执行呈现三大特点:
一是财政收入企稳回升、持续向好。上半年,随着国家和本市宏观调控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地方财政收入在一季度触底后企稳回升;下半年,宏观经济环境好转带动财政收入增长加快,月度收入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年收入实现7.7%的增幅,完成年初预算任务。二是第三产业对财政收入增长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全年来自三产的财政收入同比增长9.4%,对全市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超过90%,第三产业财政收入比重达75.1%,比2008年提高1.2个百分点。三产中,房地产业在经济回暖和政策效应的双重作用下,收入同比增长26%;金融业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契机,发挥集聚效应,收入由上半年下降27.8%回升至下半年增长4.1%;商务服务业在本市经济发展转型中不断升级,全年收入同比增长9.6%。三是第二产业回暖趋势不断巩固。全年来自二产的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9%,比上半年回升4.6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工业经济在国家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实施效应的带动下平稳回升,尤其是汽车行业增幅达到35.1%;建筑业在城市基础设施和世博园区等重大项目建设带动下,有效发挥投资对收入的拉动作用,收入同比增长1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