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2009年自治区财政工作情况
2009年以来,受企业利润下降和政策性减税因素影响,前三季度全区财政收入呈现负增长。面对严峻的财政收入形势,各级财税部门始终保持高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密切跟踪宏观经济形势,认真分析研究影响财政收支各项因素,严格收入目标管理,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健全依法治税机制,加大税收清欠力度,严格控制减免税,确保各项税收应收尽收。分类规范非税收入征缴管理,加大重点非税收入监管,努力挖掘增收潜力。与此同时,紧紧围绕自治区改革发展大局,按照"保基本、保重点、保民生、压一般"的支出安排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保证了事关自治区大局和长远发展的各项重点支出,为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发挥财政调控职能,全力落实扩内需保增长政策措施。认真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关于扩大内需相关措施,着力增加政府投资、落实财税政策、提高居民收入,支持扩大内需,促进自治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着力扩大政府公共投资。2009年,安排各类基本建设资金 282.8亿元,比2008年增长1.3倍,创历史最高水平,主要用于铁路、机场、公路、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抗震防灾工程,以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农村沼气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此外,利用国家开发银行开发性金融贷款12.5亿元,支持水利枢纽等重大工程。
着力拉动城乡居民消费。安排资金35.3亿元,落实惠农补贴政策,加大农资综合直补、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业保险补贴力度,增加农民收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积极落实二手房交易和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发挥财税政策在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城乡居民消费能力提升。落实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拉动农村消费。
着力落实结构性减免税政策。积极落实消费型增值税,调整小规模纳税人的标准,降低了征收率,结构性减税7.5亿元,减轻企业税负,促进企业增加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投入。落实成品油税费改革政策,公平税费负担,推动节能减排。取消和停征10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制定促进乌鲁木齐市商贸流通和旅游发展的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税收8.7亿元。
二是立足协调可持续发展,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围绕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的引导作用,着力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巩固农业发展基础。2009年,自治区对"三农"总投入290亿元,比2008年增加67亿元,增长30%。安排资金118.6亿元,主要用于农村公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沼气、游牧民定居、广播电视村村通、重大水利项目等建设方面,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安排资金8.6亿元,按照"保粮、调棉、管果、促畜"的总体要求,重点支持高标准饲草料基地建设、畜牧业机械化转场工作和"学生饮用奶计划",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支持林果示范基地、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和种苗建设,推动发展特色林果业;安排资金13.3亿元,支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病险水库治理;安排资金26.6亿元,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建设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支持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治理土地沙化等,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安排资金2.3亿元,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支持农业技术创新,促进区域性特色农业发展,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安排资金5.2亿元,实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和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促进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安排资金11亿元,实施整村推进、到村入户扶贫项目,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安排资金18.4亿元,支持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建设工程,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支持新型工业化建设。安排资金2.2亿元,支持东疆地区煤炭资源勘查、伊犁河煤炭资源勘查、新疆深部找矿等重大矿产资源勘查项目。安排资金1亿元,支持石油石化、煤炭煤化工和特色农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技术改造。安排资金12.3亿元,支持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关闭破产、分离办社会职能,增强国有资本竞争力。安排资金12.6亿元,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对外贸易;安排资金2.7亿元,对出疆棉花、棉纱给予运费补贴,促进棉花、棉纺产业健康发展。安排担保机构注册资本金9.6亿元,支持担保机构做大做强,为中小企业做好融资服务。安排资金0.6亿元,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安排资金3.1亿元,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
支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各级财政以支持科技创新和推进节能减排为重点,支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安排资金6.6亿元,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高新技术发展与成果产业化、科技富民强县、科普惠农兴村,提高经济发展的科技水平;安排资金11亿元,加强环保部门基础能力建设,支持重点污染源治理、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农村环保行动和村庄整治,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高效照明惠民工程等,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