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所公布《套期保值额度申请指南》和《特殊法人机构交易编码管理业务指南》之后,券商自营和资产管理业务参与股指期货的游戏规则已基本清晰。不过,中国证券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期盼已久的股指期货交易,不少券商尚处于准备或谨慎观望阶段,并不急于入市。
业内人士表示,在目前的市况下,券商通过卖空沪深300股指期货来套保获利并不容易。而且,资产管理业务开立股指期货账户尚需等待新的集合理财产品获批。因此,券商大举进军股指期货尚待时日,最快也要等到7月份。
自营部门不急于入市
“不着急。我们刚向董事会提交了申请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的报告,预计走流程、开户和申请额度还需要一段时间。”当中国证券报记者向一些券商的自营部门询问何时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时,多家券商的业务负责人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倘若现在大盘还在3200点以上,通过卖空股指期货套保的需求会比较强烈。不过,在目前的点位,大盘的系统性风险已经有所释放,避险的需求已不迫切。”深圳一家券商的自营部门老总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由于目前证券公司自营业务只能以套期保值为目的参与股指期货交易,这意味着卖出股指期货合约成为持有股票的自营部门唯一的选择,因此指数越高,下跌风险越大,券商自营参与股指期货避险的积极性越高。而在股指低迷、系统性风险不大的情况下,自营部门没有必要通过卖空股指期货来避险。
此外,自营股票持仓品种与股指期货标的沪深300指数的构成差别太大,也令一些券商自营选择了观望。“在今年的震荡市中,我们采取了自下而上的投资策略,投资品种不到20只,而且多是消费类个股,这与沪深300的构成差别很大。因此,持仓品种的走势与股指期货的走势并不完全一致。如果通过做空股指期货来套保,偏差太大,不容易操作,搞不好还会亏钱。”一家中型券商自营部门老总向中国证券报记者坦言,对于他所在的券商而言,如果看空后市的话,直接卖出股票会比通过股指期货套保更方便,也更精准。他认为,卖出股指期货的空头避险策略更加适合自营规模大、不容易一时减仓的大券商。券商持有的品种越接近沪深300构成,越适宜参与股指期货。
资管业务等待新品发行
“多了一项避险工具肯定是好事。”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多家券商资产管理业务负责人普遍对股指期货交易表示欢迎,但都无法预测旗下的资产管理计划何时会参与股指期货交易,因为不知道申报上去的新产品何时能够获批。
证监会发布的《证券公司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指引》规定,“本指引实施前,证券公司已设立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未明确约定可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的,原则上不得投资股指期货。若拟变更合同投资股指期货的,应当至少在投资股指期货两个月前将股指期货投资目的、比例限制、估值方法、信息披露等事项告知客户,并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取得客户和资产托管机构同意,保障客户选择退出集合计划的权利,同时对相关后续事项作出合理安排。”
业内人士透露,由于变更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合同太麻烦,证券公司一般不会为老产品申请股指期货交易编码,只会在以后推出的新产品中选择性参与股指期货。一家上市券商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我们刚刚申报的一只集合理财产品已经将股指期货纳入了投资范围,但是不知道这只产品什么时候批下来,所以目前我们还不能投资股指期货。”
“主力军”加入或待7月
对于券商参与股指期货的缓慢进程,期货公司的业内人士并不意外。“对于股指期货这项新业务,券商和散户一样,都处于摸索阶段,怎样设计套保方案、内部如何进行风险管理,这些都是券商自营和资管部门需要仔细琢磨的问题。”深圳一家期货公司的高管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由于目前公布的相关法规并没有明确界定套期保值的范围,不少券商预计未来监管层还会出台针对机构套期保值的操作细则,所以目前并不急于开户。他预计,券商正式入场恐怕要等到7月。
不过,对于券商未来股指期货机构主力军的地位,上述高管毫不怀疑。他认为,在券商、公募基金、QFII等机构入场以后,券商会成为期货交易主力。因为从各类机构的投资目的与意愿来看,券商的自营和资管业务追求绝对收益,对低风险套利、避险有较大需求。而追求相对排名的公募基金并不会全部参与,预计只有部分公募基金会参与股指期货。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未来QFII甚至保险资金也有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的动力,但受制于投资目的或交易规模,它们的参与程度不会超过券商与私募基金。(钱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