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24日公布的截至2008年底的外债数据,我国外债余额约为3747亿美元,较上年末仅增长不到0.3%,增速大幅放缓。同时,我国短期外债余额也罕见地出现了规模和占比同时下降的状况。
外债规模增速放缓明显
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末,我国外债余额为3746.61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比上年末增加10.43亿美元,上升0.28%。其中,中长期外债余额为1638.76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03.42亿美元,增长6.74%,占外债余额的43.74%;短期外债余额为2107.85亿美元,比上年末减少92.99亿美元,下降4.23%,占外债余额的56.26%。
而外债规模的增加或减少常常被看作是外汇资金流向的风向标。相较于近三年外债的快速增长,这次增速放缓明显。2005年、2006年、2007年,我国外债分别新增336亿美元、419亿美元和506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3.56%、14.92%和15.68%。根据数据,2008年外债余额大幅下降主要出现在去年第四季度。2008年前三季度外债余额稳步上升,但年末余额较9月末余额下降15%。
“第四季度进出口贸易下降和人民币贬值预期初显,导致远期信用证及海外代付外债余额减少,带动中资金融机构外债余额下降,同时外资银行境外融资减少使其外债余额下降。”于24日发布的《国际收支报告》分析。
贸易信贷较上年末下降190亿美元
数据同时显示,推动短期外债“下降”的主要力量是贸易信贷,年末贸易信贷余额较9月末下降26%。较上年末下降190亿美元。
“主要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进出口增速放缓,加上全球流动性不足,国外贸易伙伴资金紧张,向我国进出口商提供贸易融资的规模下降”,《国际收支报告》称。而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今年一季度我国贸易状况仍不乐观,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24.9%,出、进口总值分别下降19.7%、30.9%。
而外汇局也已经意识到贸易信贷下降的情况。今年3月,为进一步促进贸易融资业务健康发展,外汇局对中、外资金融机构短期外债指标进行调整,共核定2009年度金融机构短期外债指标329亿美元,比2008年增长了12%,这是三年来外汇局首度调增金融机构短期外债指标,一改之前的从紧管理政策。而增量部分将全部用于支持境内企业进出口贸易融资。
而据媒体报道,外汇局日前再次发布相关文件,调整、完善贸易信贷登记管理相关政策,规定企业只要取得货权证明,在取得报关单前对外付汇时,无需办理预付货款登记手续,再次便利了企业进出口贸易。
监管部门“不会掉以轻心”
“贸易信贷”被认为是所谓“热钱”隐性流入境内的主要途径,那么外汇局调增短期外债指标支持进出口贸易融资的政策会不会蕴含着一些风险呢?“应该说短期内风险不大,但是这种可能性存在,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明说。
而去年下半年一直弥漫在市场上空的人民币贬值预期目前也出现了变化,这为外部资金再次涌入中国埋下了伏笔。“目前,关于人民币走势预期已经比较明显的分化为两派,一派看升,一派看贬,这和去年下半年整体都持的贬值预期不一样。”张明说。而有分析认为,日前香港股市的超预期表现和国际资金持续流入香港股市中的大量中资股票也可以看作是人民币升值预期再起的先兆。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胡晓炼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正在发挥积极效果,国内经济增长前景较好,金融体系比较稳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基本稳定。这些都使得各界对我国经济和货币具有较强信心,资本发生大规模、集中流出的风险较低。“但我们并不会因此掉以轻心,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未见底,国际经济金融运行的不确定性依然较强,我们将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状况的监测预警,未雨绸缪,积极防范和化解跨境资金流动逆转冲击的风险。”她说。 (张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