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财务公司型机构投资者在二级市场和大宗交易市场两条“战线”上寻找买入金融股的最佳时机
机构资金积极入市
双线作战金融股
作为机构投资者中最为低调的一员,央企财务公司型机构投资者行事一向谨慎,也很少直接在二级市场亮相。借助大宗交易平台,《证券日报》记者寻访到一位此类公司的投资执行人李飞(化名)。李飞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目前正在二级市场和大宗交易市场两条“战线”上寻找买入金融股的最佳时机。
“我们目前是在二级市场和大宗交易平台‘双线作战’,目标就是金融股”李飞对于自己的投资目标毫不隐瞒,在采访中,《证券日报》记者感受到,李飞在金融股中最爱的应属银行股、其次是券商股,而三大保险股也是其重点“考察和拟购对象”。
AH股比价优势
对于李飞以及他的团队而言,选中金融股首先是因为其A股与H股的比价。《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截至昨日收盘,在56家同时拥有A股和H股的公司中仅有三家公司出现股价“倒挂”——三家公司中有两家是金融股。其中有两家金融股的H*0.8839(按照港币和人民币的最新汇率折算)/A大于1,分别是中国平安1.105、中国人寿1.018;另外,多家银行股的H股和A股比价接近1,分别是工商银行0.946、建设银行0.91、招商银行0.844、交通银行0.829。其余近50家有色金属类、基础设施类等公司的A股价格较H股价格则明显要高一些。
因此,李飞最近一直在二级市场寻找买入金融股的机会,对于目前的“战绩”,李飞略有犹豫地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其在二级市场已经买入了部分银行股,而最近也一直通过大宗交易平台询价和购买券商龙头股。对于券商龙头股的定义,二级市场一般的理解无疑包括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同时,A股和H股股价“倒挂”或接近“倒挂”的保险股也是李飞的目标。
估值优势
李飞对A股市场很熟悉,关注的各家上市公司的证券代码总是能脱口而出。而且,显然在二级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李飞对市盈率指标十分“迷信”。
“银行股与钢铁股的市盈率已经差不多,都是A股市场中最低的”,李飞坚定地说,我们是准备拿长线的,当然前题是控制风险。
李飞的团队对于长线也有一个很具体的时间定义,而这与其对于银行等金融股的周期判断有关。李飞以银行股为例,认为由于目前的利率水平处于近年来的低位,降息的空间即使存在也不会很大。相反,随着经济的复苏,未来相对加息的可能性反而逐步增大。对于银行来说,一定范围内的加息(尤其考虑到加息可能从贷款利息先动、活期存款利息不动开始)对银行的业绩无疑将构成重要拉动。
因此,李飞团队的定位是“持股直至加息、并持有到第二次加息”,当然这种时间定义一定要排除掉“非理性的暴涨暴跌”。
同道中人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大宗交易意向平台,记者还看到了除了李飞以外其他有意买入金融股的投资意向。虽然从所留下的联系电话的地址查询,几份意向并不来自同一个城市,但是李飞显然对“同道中人”有所了解,只是不愿多谈。
在谈及其他的买入意向,李飞表示,“并不担心其他买入申请会推高卖方的报价”。这也许是对自身资金实力的自信、也许是同道中人的默契。
对于自身团队的投资额度上限,李飞坚决保密,仅表示“价格低就多买、价格高就少买”。
昨日,海通证券(600837)以12.67元/股的价格在大宗交易平台成交了400万股,涉及资金5068万元,买入方是南京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新华路证券营业部,卖出方是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三环中路证券营业部。《证券日报》记者没有追问这笔成交与李飞的团队有无关联,仅希望李飞和团队能顺利实现对金融股的价值投资。(张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