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周二开始,受美国金融股持续大幅反弹带动,美股连续4个交易日上涨,进而带动亚太区金融股、香港本地金融股乃至内地金融股持续扬升,这几乎令市场相信全球银行业已开始触底回升,尤其是美国17日又公布新屋开工数据出人意料大涨22%。然而,金融股究竟只是短线超跌反弹,还是将迎来长期投资机会,还有待验证。
我们以3月10日到16日为统计区间,发现花旗在此期间累计升幅高达121.90%,同时,美国银行、摩根大通及摩根士丹利同期累计涨幅也分别达64.80%、45.22%及39.81%。美国银行股连续攀升,主要还是受公司盈利消息的刺激,花旗10日在员工邮件中称其前两个月实现盈利190亿美元,此后摩根大通等也相继表示将在一二季度实现盈利,这成为美国金融股以及美股短期反弹的最大催化剂。同时,从技术及估值的角度来看,美国银行股也确实存在超跌反弹的需求。花旗、美国银行、摩根大通及摩根士丹利6个月以来的累计跌幅就分别高达约90%、59%、42%及31%;同时,其市净率也跌至历史新低,16日其市净率分别为0.137、1.297、0.66及0.863;此外,标普500银行业指数16日的市净率也创出历史新低,达0.93。从这个角度上看,美国银行股近6个交易日上涨只是正常的表达超跌反弹的要求。
至于香港银行,该板块短线上涨除了受美国银行股持续反弹的带动外,主要还是源于技术方面的超跌反弹,而上周一尾市最后几秒钟汇控更遭机构砸盘,全日暴跌24%,从而更加剧了该板块的反弹动能。从估值来看,代表本地金融股的恒生金融分类指数16日的市净率也跌至历史低点1.16,估值引发的短线超跌反弹动能也愈加强烈。
不过,短线反弹是不是就意味着银行业已经开始触底回升了呢?要解释这个问题,恐怕还得回归到基本面的分析上来。鉴于影响美国银行与香港银行的业绩因素不尽相同,因而对于其基本面的分析也应该区别来看。
从美国的银行盈利构成来看,其传统的利息收入及佣金等管理费的收入一直保持稳定增长;而去年三季度美国几大银行相继曝出衍生品巨亏,则主要是令其非利息收入锐减及拨备大增。据悉,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花旗、摩根大通及美国银行6大美国金融机构的财务情况在经历08年四季度的剧烈变化后,单季资产减少9330亿美元,一些机构的资产萎缩幅度甚至超过30%。目前,美国银行方面的第二波危机暂时得以休整,且部分银行开始实现盈利。17日公布的新开工房屋数据出人意料大涨22%,这令美国房市存在随时见底可能的论调再度应声而起,而房屋贷款在美国银行业的比重早已超过50%,若房市开始触底反弹,以这个逻辑来推,美国银行业确实有可能将触底回升。
但情况并不完全乐观,美国银行内部大规模的按揭贷款风险以及信用卡透支等风险依然潜伏存在,未来只要某个导火索再次点燃,则美国银行业将难以应付大规模的拨备,届时美国银行股或将重现几个月前的恐慌性杀跌,因而并不能以目前的小部分乐观数据判断银行股将迎来反转。
香港本地银行情况又有所不同,除了汇控遭受着与美国银行相似的问题外,其他本地银行盈利基本保持比较稳健的状态,传统业务稳定增长,非利息收入增速则一定程度上放缓。自次贷危机爆发后,香港银行普遍开始收缩信贷,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息差收入。不过,总体而言,香港银行09年的业绩依然不被看好。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银行业绩能否好转,同样与地产市场是否能走出低谷存在较大关系。香港房价自去年三季度开始大幅下滑,且负资产按揭贷款宗数持续攀升,目前并无迹象显示房市开始稳步回升,因而香港银行业绩的潜在风险仍然存在。
综合来看,中长期而言,不管是美国银行还是香港本地银行,其业绩都不能支撑股价持续上涨,不过,鉴于全球的银行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超跌,因而短期实现较大幅度的反弹还是可以理解的。(魏静)
(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