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中国金融高官连续呼吁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继上周央行行长周小川呼吁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后,财政部长谢旭人也发布了类似看法,而27日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更在英国《泰晤士报》发表文章称,中国愿意为扩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资金库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中国金融最高层官员如此密集撰文就一件事情明确表态,历史罕见。
一些分析人士指出,在G20金融峰会之前发出这种声音,更主要的目的是向美国政府和美联储等施加压力,提高他们的决策自律,不要过多地将成本转嫁给其他国家,特别是持有较多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国家。
G20金融峰会前夕,周小川连续在央行官方网站上发表三篇文章,尤其是在3月23日的文章中指出,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反映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中国的主张得到了巴西、印度、俄罗斯等“金砖四国”的响应。而对于美国政府大量印钞票自救的举措,西方国家内部也存在较大分歧。此前德国总理默克尔就明确指责目前的危机是由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向金融体系廉价注资导致的。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表示,“超主权储备货币”有助于改善国际公平,如果各国外汇储备都是超主权国际货币(SDR),那么美国人很难向世界转嫁危机,因为滥发美元的后果是美国国内通货膨胀,美国只好自己承担金融救援和财政政策的大部分成本。
吴敬琏在日前的一次演讲中亦力挺这一主张,强调对于即将召开的G20金融峰会,“最低的要求就是要对美元的发行有一种国际机制加以控制。”
不过许小年同时强调,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美元地位的降低将是一个长期过程,而为了减少美元贬值对中国造成的伤害,“我们需要尽快转换增长模式,改变对外需的过度依赖,缩小贸易顺差,放慢乃至停止积累外汇储备,以国内市场为主,实现均衡的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目前中国已经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总额高达人民币5800亿元。“此举将能节省因兑换美元产生的支付成本。”分析人士称,这一做法在金融危机日益蔓延的非常时期,对稳定地区货币制度、防范金融风险和减少危机扩散性效应起到积极作用。(周治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