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金融所理财产品中心发布的11月理财月报显示,在全球金融危机、国内降息不断和理财产品本身负面消息不断披露的三重压力下,银行理财产品绝对数量明显下降,普通类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再创新低,“随息而动”是普通类产品支付条款设计的新理念。
据统计,11月份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427款,月环比下降近17%,其中普通类产品发行410款,占该月产品总量的96%,月环比下降17%;结构类产品发行17款,占该月产品总量的4%,月环比下降23%。11月份共有333款产品到期,月环比减少近7%,本月期限明确产品共321款,平均委托期限为0.3年,到期年收益平均值为4.1%,收益较上月下降了50个基点。普通类产品的平均委托期限为3.9个月,比上月(4.3个月)缩短0.4个月。
在降息气氛笼罩下,11月银行提供的平均预期收益率继续呈下降趋势,比上月(4.1%)下降47个基点,仅为3.63%,略高于下调后的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此外,11月外资银行没有发售普通类理财产品。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结构类理财产品发行量逐月萎缩。从资产分布来看,11月发行的结构类产品投资种类依旧单一,其中挂钩的基础资产主要为股票和利率两类,商品和美元兑港元汇率也有涉及,其中利率类产品依旧主要挂钩3个月美元Libor。
从银行分布来看,由于全球金融市场风险巨大,金融衍生工具也大量减少,中资银行均谨慎行事,没有发售结构类产品,发行的前三名为渣打银行、花旗银行和荷兰银行,占比分别为47%、23%和12%。此外,东亚银行、华侨银行和星展银行各发售1款结构类产品。
11月理财产品的期限分布仍然延续上月的变化趋势,主要表现在:短期产品继续升温,期限小于3月的产品较上月占比增加6%,达到60%,期限在3到6个月的产品占比与上月基本持平;长期产品数量继续减少,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产品数量占比下降1%。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资产分布特点主要有:信用类和利率类产品仍然主宰银行理财市场,占比情况较上月有微小变动;股票类产品萎缩,数量占比下降1.6个百分点;商品类产品继上月消失后又重现银行理财市场,但数量甚少;汇率类产品与上月相比,无明显变化,占比仍为0.2%;11月未出现混合类产品。
按银行分类的各类银行产品投资价值与上月基本持平,但部分类别银行产品的投资价值略有降低,呈现出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外资银行理财产品的超额收益水平降幅较大,风险水平略有小幅提高;中资银行的各种类别一改过去的纵向排列为横向排列,基本处在统一风险水平上,但国有控股银行的超额收益较高,其次是上市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
11月银行理财产品具有的特点还包括,结构类产品中有近一半的产品设计与普通类的相似,假如剔除这部分产品,11月结构类产品的发行量不足10款;总体投资价值明显降低,国有控股类、澳元类和信用类产品的投资价值较高;到期产品的收益情况较上月无明显变化,上市股份制银行、一年期以上和澳元类产品的到期收益较高;公开信息的透明度问题依然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