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移民的搬迁费用无异于天文数字
在甘南草原一些生态项目的核心区,为了减少生态压力,就必须把项目核心区内的游牧民全部整体搬迁出去。在当地,他们被称为“生态移民”。
为了给尕海湖边的鸟类一个乐园,尕海湖边的乡政府、医院、学校、兽防站已从保护区的核心区迁出,下一步300多户当地牧民从核心区全部迁出。尕海乡秀哇村牧民尕尔藏就是其中已经搬迁的一个。
今年63岁的尕尔藏从小就生活在尕海湖边,尕海湖里的那些鸟儿伴随他从少年到老年,和其他生活在湖边的藏族人一样,他对这里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当上世纪90年代,周围生态破坏,尕海湖3次干涸的时候,他说自己很伤心,所以对于自家搬迁保护这里的生态,他心理上很乐意。
尕尔藏的新家离周围一个政府规划建设牧民聚集点只有几百米的距离,来到新家以后,他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特别是就医和小孩上学都比以前便利。
记者采访时在尕尔藏的周围家庭里,还看到了太阳能光伏电源、牛粪作燃料的锅灶、富有民族特色的木质桌柜、整洁的床铺,一些藏区群众为记者演示了打开“稀罕物”———液晶电视的全过程。
搬迁之后表面生活的幸福并不能掩盖另一个更为实际的问题,那就是搬迁的花费。在当地要建设一院能基本满足藏区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房子,花费至少在10万元以上,而国家对于迁出后牧民建房的补助标准只有户均1.6万元。这就意味着当地群众每户至少要自筹资金5到8万元,对于人均年收入刚刚超过2000元的当地农牧民而言无异是一个“天文数字”。
记者采访时还了解到,搬迁之后对牧民的生产影响也很大。搬迁的目的是为了减轻草场的生态压力,可减少了放牧的牧民们没有了稳定的收入,生活也将难以保障。
甘南州政府的统计显示,近5年来当地通过实施国家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生态移民1.6万人。此后甘南州计划借助甘肃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采取集中定居、村社定居、牧民承包草场上定居等模式,实施游牧民定居3140户,并力争在三年内,实现14524户游牧民定居。
在采访时,当地许多干部建议国家应该提高迁出牧民的建房补助标准。玛曲县政府还建议中央财政应该为迁出牧民发放每人每月1000元的生活补助,使迁出的牧民原有的基本生活水平得到保持并有所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