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时观察:填海造田,取之有道
对陆地上土地资源的使用,我们划下了18亿亩耕地这道绝对不能逾越的红线。 于是,广袤无垠的海洋似乎成了沿海地区寻求土地资源唯一的出路。因此,填海造地一度被认为是一项最经济、最快捷、最自由的“三最”工程。最近两年,沿海地区一批港口、码头、电厂、钢厂等重大工程项目陆续上马,对围海造地的需求更加迫切,不少沿海省份在“十一五规划”中都有大量围海填海的项目。
实际上,这样的景象不止出现在中国,像地域狭小、人口密集的日本,二战后通过填海新造陆地高达1500平方公里以上,相当于20个香港岛,东京湾填海造地工程、神户人工岛和关西国际机场填海造地工程都世界知名。可是,在获得巨大收益的同时,大肆填海造地发展工业经济也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后遗症。从1945年到1978年,日本全国各地的沿海滩涂减少了约3.9万公顷,后来每年仍然以约2000公顷的速度消失,海洋污染、生态退化、航道淤塞等问题层出不穷。现在,日本每年又不得不投入巨资希望能够找到一些恢复生态环境的方法。
历史上的教训足以引起我们警惕,毕竟海洋也是蓝色国土,当我们越来越认识到陆地上的国土资源有多么宝贵的时候,对海洋国土也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和珍惜。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去年年底国家出台了四万亿投资计划。对沿海地区来说,这就意味着还将出现更多的基础设施和大型工程,还将需要更多的土地。我们只有建立一套更科学严格的海洋管理制度,才能在满足建设用地的同时,确保蓝色国土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