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阜阳病毒感染儿童升至1199例20死 扩至河南 否认瞒报病情 专题 -深交所规定中小板高管离任半年内不得减持公司股票 (通知全文) -紫金矿业被曝造假偷税 昨封死跌停 保险资金大举杀入中石油A股 -发改委协调电煤紧张 或给电企补贴 补贴打消成品油调价预期 -凉山童工续:警方控制部分涉嫌工头 游览参观点票价只许降不许涨 -环保部出新规:重大决策需论证公示 海水入侵山东两千平方公里 -农业部建议企业海外租地买地种粮 粮食局:粮食库存数字真实可靠 -证监会称或将放开同名多账户 858家公司派现总金额翻番(名单) -7外媒采访圣火登珠峰 包括CNN 西藏始终置于中央政权有效管辖 -一季度中国城镇单位职工平均工资6524元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
土地资源紧缺 中国掀起第四次填海造陆热?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04 月 29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增长、产业聚集、城市扩张给中国城市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人地矛盾。因此,中国城市开始了新一轮“靠山的‘上山’、靠海的‘下海’”冲动。

在这股沿海城市填海造陆的热潮中,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造陆方式,也演绎者迥然的相机选择。本轮造陆热在给沿海城市注入新活力的同时,又存在多少只关注眼前利益而盲目跟风的成分?它对近海的海洋生态又有怎样的影响?还有更多的问题值得城市决策者去思考。

“广东省‘十一五’期间划定了146平方公里的围海造地区域,面积相当于5.5个澳门,围海区域主要集中在珠海、汕头、深圳等地。”这是4月初,广东省政府在一次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新一轮的填海造陆规划。此外,不少其他沿海城市也都将填海造陆纳入了未来的城市发展规划当中。据了解,我国“十一五”期间,计划通过填海造陆工程每年增加700平方公里的土地。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极其需要发展,需要城市化。通过围海造地新增的土地已经在建设、工业、交通、旅游等多个领域(查看地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单菁菁4月2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一轮的沿海城市填海造陆热潮也暗合了城市发展中的自然规律。

然而,是否沿海城市都要走填海造陆这一模式?是不是每个沿海城市都适合填海造陆?这些问题也正随着新一轮填海造陆热潮的涌动,成为人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

每年填出一个“新加坡”

“因为广东是海洋大省,广东新一轮的大发展首先是海洋经济的大发展。”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李珠江在4月初的这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会上还公布了《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下简称《区划》),那个相当于5.5个澳门的填海造陆面积的数据,就是出自该《区划》。

专家分析,广东新一轮的大发展就是要加快建设粤东、粤西、珠三角三个海洋经济带,大力发展能源、石化、钢铁和造船四个产业群。此次《区划》中划定的24个围海造地区域将有力地推动30多个重大项目的建设投产。

而此前的3月初,天津就公布了投资600亿元建设总面积达160多平方公里的三港区填海造陆工程的规划。

不仅天津、广东制定了大规模的填海造陆规划,不少其他沿海城市也都将填海造陆纳入了未来的城市发展规划当中。上海欲在杭州湾北部打造“海上城市”,东莞计划在长安滩涂填海造陆3万亩打造“曼哈顿”,三亚“海上度假天堂”凤凰岛已在建设之中,连云港(601008行情,股吧)“吹填造陆”欲实现大港梦想……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中国沿海城市正在兴起新一轮的填海造陆热潮。

之所以说是一次新浪潮,只因从历史上看,自建国后,中国曾经掀起过三次大的围海造地热潮。第一次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围海晒盐;第二次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围垦海涂扩展农业用地;第三次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的滩涂围垦养殖热潮。

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包含三次大规模的填海热潮,从1949年到20世纪末,中国沿海地区填海造陆面积一共达到1.2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年填海面积230~240平方公里。“十五”期间(即2000年至2005年),中国每年填海造陆的面积接近300平方公里。而“十一五”期间,中国计划通过填海造陆工程每年增加700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一个新加坡。成本优势下的“下海”潮

那么,是什么使中国的沿海城市在今天又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填海冲动?

“城市要用地,但土地资源紧缺,农用耕地不能碰,只能要么‘上山’、要么‘下海’了。”针对填海造陆的热潮,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马向明笑谈。由于沿海具有港口、交通等优势,工业容易向海边聚集,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有趋海性,所以“下海”就成为众多城市的选择。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的聚集、人口的增长、城市的发展都给沿海城市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人地矛盾。”单菁菁也告诉记者,近年来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各项建设用地大幅增加以后,本就紧张的城市土地就显得更加捉襟见肘。各沿海城市通过填海造陆的方式“向海洋要土地”的现象也就不可避免。

但是面对动辄数百亿元的填海成本,人们也难免会有疑问,这样大的投资用于填海是否值得?曾参与“海上城市”规划研究课题的上海清韵设计公司总经理袁峻峰解释说,相对于土地招拍挂制度下的征地成本,填海造陆的成本并不高,甚至是更便宜。

而如果更进一步地将填海造陆工程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考虑,填海造陆则可能更加符合沿海城市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需要。

“依托港口交通,大运量的制造型企业才会进来。而如果没有港口土地,这些企业可能就会搬到印度去,搬到越南去。”马向明告诉记者。

曾经参与曹妃甸填海工程论证考察的单菁菁也认为,那些经过严格考察论证和科学合理规划的填海造陆工程,是有利于城市空间拓展和城市发展的。通过填海造陆的建设实现产业的转移和调整,有助于产业升级置换,也有助于沿海城市的经济建设。

“曹妃甸、天津滨海新区的填海造陆工程,都是国家重点规划、重点发展的区域,环渤海形成循环经济的产业链,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极。”跟风填海的发展之惑

可以说,从城市发展规律的角度而言,某些沿海城市的填海造陆之举有着其合理甚至必然的因素。但是,这么多沿海城市都有填海造陆的规划,从而形成一股热潮,这样的现象也是值得城市的规划者反思的。

单菁菁指出,形成这样一股填海造陆的热潮,其中必然有部分城市只关注眼前利益而盲目跟风的因素。正是由于盲目跟风,才会出现有些城市一边土地荒芜闲置,一边填海造陆的怪现象。

“首先应该盘活现有的城市存量土地,尽可能在已有的土地资源上进行产业的调整和升级,这也有利于城市的均衡发展。实在没有合适的土地资源,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应该选择填海造陆。”她给出这样的建议。

“每一个沿海城市都有重型化的梦想,都希望重型工业聚集,有着大运量,成为大港口。”马向明这样向记者解释各沿海城市的“填海造陆”扩张冲动。同时他也警告,不是每个城市的“重型化梦想”都能实现的,如果没有切实的区位优势、产业关联、市场需求的话,那么盲目跟风填海是得不偿失的。

马向明建议,首先要破除“向海洋发展就能发达”的迷信。从世界版图上看,并不是所有的沿海城市都发达,也不是所有发达的城市都在沿海地区。“那不勒斯在海边并不发达,罗马、米兰这些繁华的都市也不在海边。”马向明以意大利为例。

其次,城市的发展规划要结合自身的产业特点。“因为意大利是靠设计、时装发展的,那不勒斯就没有米兰发达。”

同时,“填海造陆”绝不应该成为各沿海城市争相效仿的发展模式。未来城市发展的趋海性会逐渐减弱。马向明表示,那些不是重型化产业聚集、不需要大运量港口的城市,应该慎重权衡填海造陆。

“可能天津需要,上海需要,深圳需要,但是珠海就不一定需要,因为珠海美丽的海岸线更适合发展旅游。”

国际上也有很多国家都叫停了“填海造陆”工程。以美国为例,美国很多沿海城市不仅已经不再填海造陆,甚至还把以前的填海区再次还原成海洋。

“美国的微软、google等IT企业,它们并不需要大运量和时效性,所以也就没有了趋海性。反而可以向丘陵、山谷地区发展。”马向明分析,填海造陆、向海洋发展不是沿海城市发展的惟一趋势和模式,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才能最终实现城市发展和扩张的目的。

“各个沿海城市的情况都有所不同,各地政府也应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制订符合各自城市自身发展需求的发展模式,不要跟风某一种发展扩张的模式。”单菁菁最后这样总结。

来源: 中国房地产报

相关文章:
吉林开发西部土地资源 五年要多打百亿斤粮
直击土地资源矛盾 众专家建言“从土地中找土地”
业内人士吁:节约土地资源建设生态墓地应成主流
中国土地资源真的紧张吗? 看中国的"伪城市化"
国土官员:珍贵有限的海南土地资源如何开发?
江西:外资大量涌入已导致土地资源供应紧张
图片新闻:
杭州湾跨海大桥每年可降低运输成本22亿 区域经济格局将改变
北京奥运主降机场天津机场新航站楼启用 年旅客吞吐量可达千万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反贫困进程/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 中国推行大部制改革
· 08年公务员考试资讯/ 考研资讯大全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现代化报告—国际现代化 / 生态现代化 / 社会现代化 /科学发展报告
· 中国社会统计数据大全(中英文版)
· 中国环境统计数据大全(中英文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