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证监会:新股发行制度将公布 中石油开盘价荒唐 IPO启动势在必行 -西藏代表团:达赖没资格谈人权 向巴平措:3.14事件不会重演 实录 -厉以宁:发消费券利于扩大内需 望4万亿投资给民企倾斜政策 实录 -发改委财政部央行解读经济金融形势/要点 -川建成56万户永久住房 学校211所 18省市援建资金394.75亿 实录 -十政府官员称产业振兴规划不再扩容 财政50亿补贴支持汽车下乡 -央行称利率或会再调 新增贷款主要投向五行业 金融体系未现风险 -中国大飞机可行性研究完成 向全球采购零件 建航母无具体时间表 -撞坑由嫦娥二号补拍 嫦娥三号2013年着陆 女宇航员2015前飞天 -发改委财政部央行解读经济金融形势/实录
首页>>环保政策
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年)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9 年 03 月 07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第三章 规划的总体思路

第一节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对全国陆地生态环境的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主要包括:天然林草等自然资源保护、植树种草、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草原建设、生态农业等,其中,青藏高原冻融区和草原区被列为全国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点区域。

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的重点和核心是冻融区草地生态保护与建设。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优先,重视自然恢复,通过必要的保护与建设措施,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促进广大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和农牧民增收。

二、基本原则

(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统筹规划,从整体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合理布局,建设保护、建设、支撑保障三大体系;突出重点,重点加强冻融区、草原区的保护;分步实施,率先推进重点区域的生态保护和建设。

(二)尊重自然规律,依法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积极推进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保护,优先保护天然植被,重视自然修复;尊重自然规律,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究实效;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科学配置各种治理措施,发挥综合治理效益。建立完善科技支撑体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快保护与建设进程;贯彻执行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法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法规保障体系。

(三)将维护生态服务功能和促进农牧民增收相结合

西藏拥有除海洋生态系统以外的所有陆地生态系统,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以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为主的独特而完整的生态系统,并具有我国其它地区无可替代的重要生态功能。要坚持保护生态系统结构完整性,维护重要生态功能。西藏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草地资源还是广大农牧民赖以生存和提高生活水平的基础,要坚持把生态环境建设与农牧民增收致富结合起来。

三、规划的目标

(一)规划的近期目标

到2015 年,西藏自治区退化草地治理,草原鼠害治理取得重大进展;草畜矛盾得到明显缓解;重点区域的沙化土地治理、水土流失治理明显推进;大江大河源头区、重要湖泊、湿地、河谷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展加快;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和监测网络基本适应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需要;传统能源替代对生态环境保护支撑作用明显增强,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开始步入协调发展轨道。

(二)规划的远期目标

到2030 年,西藏自治区的退化草地和草原鼠害基本得到治理;沙化土地和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大幅度提高;大江大河源头区、重要湖泊、湿地、河谷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和监测网络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农村传统能源替代,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呈现协调发展态势。

第二节 总体布局

根据《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西藏属冻融区和草原区,西藏高原冻融区的主要治理措施是:以保护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加强天然草场、重要江河源区水源涵养林和原始林保护,防止不合理开发。根据植被地带性分异、主导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相似性、地貌格局与地貌类型相似性、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条件组合特征相对一致性,并适当考虑流域单元相对完整性原则,将西藏分为3 个生态安全屏障区和10 个亚区。

一、藏北高原和藏西山地生态安全屏障区

该区包括藏北高原湖盆区、藏西阿里高原山地区及雅鲁藏布江江源区。该区处于青藏冷高压干冷西北气流控制下,气候环境具有降水少,低温持续时间长、太阳辐射强烈和多大风等特点。

区内从东往西发育了高寒草甸、高寒草甸草原、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和温性荒漠草原等生态系统,从南往北主要为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和高寒荒漠等生态系统。该区是以草甸—草原—荒漠生态系统为主体的生态屏障区。其中,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分布面积最大,其次为高寒草甸、高寒荒漠草原和高寒荒漠。这些草原生态系统在维系西藏高寒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和发展西藏草地畜牧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屏障区主要治理措施是:通过天然草地保护,使该区特有高寒野生动植物得到保护。

该区可分为三个生态屏障亚区:羌塘高原北部、昆仑山南翼及通天河上游高寒特有生物多样性保护亚区,羌塘高原南部及藏西山地土地沙漠化控制与牧业适度发展亚区,那曲地区东部及当曲流域水源涵养亚区。

(一)羌塘高原北部、昆仑山南翼及通天河上游高寒特有生物多样性保护亚区

该亚区地处羌塘高原北部和昆仑山脉南侧,地势开阔和缓,高原面一般海拔4800~5100 米。区内气候极端寒冷干燥,大风频繁,年均温-2~-10℃,年降水量50~150 毫米,部分地区不足50 毫米,昼夜温差大。主要生态系统类型为高寒荒漠和高寒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结构简单,植物组成单一。主要治理措施是保护高寒荒漠和荒漠草原生物多样性,特别是珍稀特有动植物种。

(二)羌塘高原南部及藏西山地土地沙漠化控制与牧业适度发展亚区

该亚区地处羌塘高原南部,区内既有地势平缓的高原丘陵湖盆,又有高海拔的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前者海拔一般4500~5000 米,后者高达5000 米以上。区内气候寒冷干燥,羌塘高原南部湖盆区年均温0℃以下,一年中月均温大于0℃的月份有5~6 个月,年均降水量150~300 毫米。阿里高原山地气候温凉、干旱,年均雨量50~200 毫米。生态系统类型以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为主,其次为温性荒漠、温性荒漠草原和高寒荒漠草原等。这些生态系统类型结构简单、植物种类少。自然状态下的草地植被覆盖度较低。主要治理措施是加强高寒和温性脆弱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

(三)那曲地区东部及当曲流域水源涵养亚区

该区地处羌塘高原东部的怒江源头区及藏北内外流分水岭的部分地区,地势开阔平缓,海拔一般4400~4800 米,属于寒冷半湿润气候,年均温-3~0℃,年均降水量400~500 毫米。主要生态系统类型为高寒草甸和高寒草甸草原,草地植被组成较高寒草原类复杂。主要治理措施是保护怒江源区水源涵养功能和发展草原畜牧业。

二、藏南及喜马拉雅中段生态安全屏障区

该区由冈底斯山脉(中东段)、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和处于这两大山脉之间的“一江两河”三大不同地貌单元组成。冈底斯山脉是高原内部自然生态环境的一条重要分界线,山脉南侧为雅鲁藏布江宽谷盆地,从谷底到山脊相对高差达1000 米以上,发育了以高原温带半干旱灌丛草原为基带的多层次山地生态系统。喜马拉雅山脉位于该区的南缘,高大山体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暖湿气流进入高原内部,并在其北侧形成干旱少雨区,并发育了大面积的山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其南侧发育了以亚热带常绿发育林为基带的多层次生态系统。“一江两河”地区河谷海拔多在4000 米以下,河谷平原面积大,分布广,具有高原温带半干旱的气候特征,水热组合条件较好。主要治理措施是加强高山区天然草地保护、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防治,为农牧业生产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

依据该区内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空间分布及其结构与功能的区域差异,可分为三个生态屏障亚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控制及经济重点发展亚区,中喜马拉雅山北侧山原宽谷盆地土地沙化控制与农牧业适度发展亚区,中喜马拉雅山南坡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亚区。

(一)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控制及经济重点发展亚区

该亚区地处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包括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和冈底斯山南侧山地。本亚区属温暖半干旱气候区,年均温2~8℃之间,年降水量300~500 毫米,两者在河谷区均由东向西减少。河谷地带平地面积大,河漫滩发育,冬春多大风。区内河谷地带生态系统以温性灌丛草原为主,多由沙生槐、多刺锦鸡儿、蒿、白草、三刺草与固沙草等旱生灌木、小半灌木与草本植被组成,草地生产力和生物量较高。主要治理措施是加强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二)中喜马拉雅山脉北侧山原宽谷盆地土地沙化控制与农牧业适度发展亚区

该亚区地处中喜马拉雅山脉北侧的山原地带,该亚区海拔较高,多在4500 米以上。发育了以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为主的多种高山生态系统类型。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结构简单,植物种类组成单一。主要治理措施是控制土地沙化和保护水源涵养功能。

(三)中喜马拉雅山南坡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亚区

该亚区地处中喜马拉雅山脉的南坡,该亚区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发育了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基带的多层次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高山草甸生态系统。主要治理措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

三、藏东南和藏东生态安全屏障区

该区地处西藏东部和东南部高山深谷区,林芝地区北部有念青唐古拉山,中南部有喜马拉雅山,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深切于山岭之间。昌都地区相隔排列三大高山和三条大川,从西往东依次为念青唐古拉—伯舒拉岭、怒江,他念他翁山、澜沧江,达马拉—宁静山、金沙江。区内岭谷高差十分悬殊。从谷底到山脊发育了多层次的山地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不仅类型多样,而且分布面积大,成为该区最具优势和特色的生态系统类型,该类型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区内水系发育,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和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水量丰富,季节变异较小,是我国水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主要治理措施是加强水源涵养,保护生物多样性,适度发展特色经济。

(一)昌都北部河流上游水源涵养与牧业发展亚区

该亚区位于昌都地区的北部,该亚区紧连青海,南北向的三大江河在该区南部向北逐渐转为东南—西北向,岭谷高差从东南往西北减小,多数山系分水岭和河谷上部谷肩保存了较好的高原面形态。区内气候较温暖湿润,属高原温带半湿润气候类型,年降水量400~500 毫米,河谷区年均气温10℃左右。生态系统类型主要为以云杉为主的亚高山暗针叶林和高山、亚高山草甸,其次为河谷温性灌草丛,海拔2800~3400 米的阳坡多为疏林灌丛。

主要治理措施是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发展特色畜牧业。

(二)昌都南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亚区

该亚区位于昌都地区南部,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南北向贯穿全境,岭谷高差悬殊,谷地狭窄,坡度陡峻,山地坡面物质稳定性差。该亚区属高原温带半湿润气候,主要生态系统类型以云、冷为主体的亚高山暗针叶林,此外有较大面积的硬叶阔叶林和云南松林。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海拔2700~4400 米。“三江”流域区的谷地气候较干燥,河谷内多数地段年干燥度变动于1.50~4.00 之间,属于半干旱类别。因此,这些区域发育了暖温性河谷灌丛,在此植被带以上依次发育了山地针阔叶混交林、亚高山暗针叶林及高山草甸等。主要治理措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水源涵养。

(三)雅鲁藏布江下游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谷地农林业、旅游业发展亚区

该区地处念青唐古拉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岭谷高差大,坡度较陡,地表物质稳定性差,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来自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孟加拉湾水汽经念青唐古拉山阻挡,形成该区降水丰富、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和海洋性冰川广为发育的鲜明特点,其中帕隆藏布流域是我国最大季风海洋性冰川分布区。该亚区森林生态系统广为分布,主要类型有亚热带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寒温带暗针叶林和亚寒带灌木林,以川滇高山栎为主的硬叶阔叶林从河谷到亚高山均有分布。主要治理措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发展特色农林业。

(四)喜马拉雅山东段南翼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谷地农林业发展亚区

该亚区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翼,境内地势从北向南降低,北部山脊多在6000 米以上。该区受孟加拉水汽影响大,降水非常丰富。区内气候水平与垂直变化明显,从南往北依次出现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和高山冰雪带。随气候条件变化,从南部丘陵低山到北部高山依次发育了雨林及季雨林、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暗针叶林、灌丛草甸等生态系统类型,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境内河流侵蚀作用强烈,河谷深切,山地坡度陡峻。主要治理措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相关文章:
发改委就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建设规划答问(全文)
图片新闻:
蒋效愚称北京奥运会至少盈余1600万美元 鸟巢冠名权买家未定
图表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组图]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