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证监会:新股发行制度将公布 中石油开盘价荒唐 IPO启动势在必行 -西藏代表团:达赖没资格谈人权 向巴平措:3.14事件不会重演 实录 -厉以宁:发消费券利于扩大内需 望4万亿投资给民企倾斜政策 实录 -发改委财政部央行解读经济金融形势/要点 -川建成56万户永久住房 学校211所 18省市援建资金394.75亿 实录 -十政府官员称产业振兴规划不再扩容 财政50亿补贴支持汽车下乡 -央行称利率或会再调 新增贷款主要投向五行业 金融体系未现风险 -中国大飞机可行性研究完成 向全球采购零件 建航母无具体时间表 -撞坑由嫦娥二号补拍 嫦娥三号2013年着陆 女宇航员2015前飞天 -发改委财政部央行解读经济金融形势/实录
首页>>环保政策
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年)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9 年 03 月 07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第二章 生态环境建设情况

第一节 建设成就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西藏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近年来,胡锦涛总书记、吴邦国委员长、温家宝总理、贾庆林主席多次做出重要批示。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央和西藏自治区不断加大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力度,实施了多项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不断取得积极进展。

一、环境保护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全民环境意识普遍增强,环保事业得到全面发展经过多年的环境宣传教育,全民的环境意识和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普遍增强,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环保工作机制,环境保护的良好局面基本形成。

(二)环境保护统一监管能力不断提高

“十五”期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对《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进行了修订,审议颁布了7 部有关西藏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了《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办法》、《西藏自治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等9 项政府规章。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草原法》、《矿产资源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和《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

(三)开展了大量的生态环境保护基础工作

根据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需要,自治区组织开展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完成了自治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建立了自治区生态环境数据库。开展了《西藏自治区生态功能区划与资源开发保护研究》、《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脆弱性与生态安全研究》、《拉萨拉鲁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拉萨拉鲁湿地生态学特征与生态恢复研究》等研究工作。编报了《西藏自治区环境质量报告书(1991-1996 年)》、《西藏自治区环境质量报告书(1996-2000年)》、2001 年至2007 年度的《珠穆朗玛峰地区环境现状调查报告》等有关环境质量报告。

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不断加大

(一)草地生态保护与建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了“牲畜归户、私有私养、自主经营、长期不变”的政策。颁布了《西藏自治区草原管理暂行规定》、《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细则》,草原管理与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开始推行草场承包经营责任制。

加大对天然草原的保护力度。“十五”期间,在阿里、那曲、日喀则、拉萨等4 地(市)的12 个县实施了退牧还草工程。在鼠虫害较严重的聂荣、那曲、安多、措勤、巴青和萨嘎县等地建设了6 个草原“无鼠害示范区”。

建设人工草地,促进农牧民增收。建立了一定规模人工草地和牧草种子基地,开展牧区水利建设,探索出了一条适宜西藏水热条件的栽培技术和经验。

(二)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

做好林业资源清查,实施分类经营。“十五”期间,完成了全区森林资源一类清查和二类清查、野生动植物普查、湿地普查、沙漠化普查、荒漠化监测等基础性工作。完成了西藏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科学规划,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完成了《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土地沙漠化防治规划》和《西藏自治区土地沙漠化防治规划》。加强了木材检查站、自然保护区管理站、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林业资源保护的能力,初步形成了林业资源的保护体系。对重点地区的天然林资源实施了有效保护。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

截止2007 年,西藏已建立各类自治区级以上自然保护区15个,其中国家级9 个,自治区级6 个,以保护特有、珍稀和濒危野生动植物为对象的森林、灌丛和草地生态系统为主,突出了对西藏高原冻融区和草原区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十五”以来,加强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力度,实施了拉鲁湿地、纳木错、羌塘高原、珠穆朗玛峰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四)水资源保护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完成了西藏自治区水功能区划,编制了《西藏自治区水资源保护规划》,把全区主要江河源头列入保护行动计划。2006 年起开征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费,出台了《西藏自治区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

2003 年,实施了第一期西藏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工程。

建设了西藏自治区水土保持监测总站,林芝地区、日喀则地区水土保持监测分站网络。“十五”期间,一些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

(五)农牧区传统能源替代

西藏实施了小水电代燃料、太阳能利用以及农村沼气工程,在巩固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成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2001~2007 年,在全区七地(市)的13 个县实施了太阳灶、太阳能热

水器及小型风力发电设备等农村能源建设项目,推广太阳灶28280 台、太阳能热水器48 套和小型风力发电设备135 套,全区农电总装机容量16.5 万千瓦。从2003 年开始,加大了沼气工程投入力度,到2007 年共建设沼气池23156 座,户用沼气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第二节 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一)在地区气候系统稳定中具有重要作用地势高耸带来的特殊热力作用过程,使西藏自治区成为中国东部夏季洪涝对流云系统的重要源地之一。夏季,高原的感热和潜热加热作用强烈,对夏季风的形成、爆发和维持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高原动力和热力效应是形成东亚季风水汽分布非均匀性的重要因子,高原作为南北热量和水汽交换的巨大屏障,对来自低纬海洋的远距离输送水汽有“转运站”作用,直接影响到长江流域季风梅雨的发生与过程。高原对影响我国旱涝分布的气候格局作用明显,是影响我国与东亚气候系统稳定的重要屏障。保持地表植被和冰雪覆盖稳定性,有利于保持亚洲乃至北半球大气环流系统的稳定。

(二)是重要的江河源区

西藏自治区是世界上山地冰川最发育的地区,冰川发育,湖泊众多,湿地面积大,孕育了许多重要江河,是世界上河流发育最多的区域,对这些江河的水源涵养和河流水文调节具有重要作用。构建西藏生态安全屏障,对保障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具有重大意义。

(三)是重要的生物物种基因库

西藏地域辽阔,生境类型复杂多样,拥有除海洋生态系统外的所有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同时还具有我国其他地区乃至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没有的特殊性。拥有世界上北半球纬度最高的热带雨林、季雨林生态系统和具有典型中国-喜马拉雅区系特征的许多乔木树种。在草原生态系统中,拥有西藏所特有的高寒干旱荒漠、高寒半干旱草原和高寒半湿润高山草甸等类型。

西藏作为世界上独特的环境地域单元,孕育了独特的生物群落,集中分布了许多特有的珍稀野生动植物,是世界山地生物物种最主要的分化与形成中心。西藏是全球高海拔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并有高寒生物自然种质库之称,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重要地位。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高原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已经对西藏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有关研究表明,1961-2007 年,西藏地区年平均气温每10 年以0.32℃的速率上升,明显高于全国和全球的增温率。气候变化导致冰川退缩、贮量减少,高原冻土下界上升、冻融消融作用加强,进而诱发草地退化、土地荒漠化等问题。西藏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任务十分繁重。一是草地退化。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草地退化趋势较明显,草地生态系统防风固沙和水源涵养等服务功能减弱。二是土地沙化。在强盛风力和气候干旱的共同作用下,风蚀作用加剧,土地沙化存在加剧的威胁。三是水土流失。西藏属高寒草甸和草原区,水土保持能力差。全球气候变暖使西藏冻土消融加快,易加剧水土流失。四是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全球变暖引起部分地区的干旱化趋势,使原生植被群落的优势种逐渐减少,出现大量杂类草植物和毒草类植物;部分地区的湖泊面积缩小,盐度上升。此外,由于气候变化,西藏以旱灾、沙尘、洪水为主的气象灾害,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的地质灾害和以鼠、虫、毒草为主的生物灾害,防治任务也十分繁重。

编制并实施好《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年)》,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关于西藏生态环境建设的指示精神,保护好西藏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相关文章:
发改委就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建设规划答问(全文)
图片新闻:
蒋效愚称北京奥运会至少盈余1600万美元 鸟巢冠名权买家未定
图表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组图]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