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甘肃会宁,赵小虎兄弟三人蜗居在县城仅有15平方米的出租屋内读书。他们家是会宁陪读家庭的一万分之一。陪读的爷爷靠摆水果摊挣生活费,奶奶为他们洗衣做饭。本报记者 张鹏摄
保守估计,甘肃会宁全县由家长陪读的学生有1万多人
本报记者 张鹏
甘肃会宁——这座古老的县城是中国西部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可它的房价高得令人咋舌,均价2700元的房价直逼省会兰州。推高房价的重要人群,是来自四周乡村的农民。尽管平均下来,他们每年的纯收入,还买不起一平方米的房子。
但许多农民就算“砸锅卖铁”也要进城,这并不是出于对城市生活的向往。用当地人的话说,这要归因于“教育产业”的带动。
高房价的贡献者一部分来自会宁籍大学生的反哺,一部分来自乡村陪读家庭。事实上,乡村陪读家庭能买房者,凤毛麟角。他们中的大多数,蜗居在县城窄小的出租屋内,梦想着改变未来。
在甘肃会宁这个以教育著名的高考状元县,陪读家长的数量惊人:“上至年逾古稀的爷爷、奶奶,下至而立之年的父亲、母亲,陪读者遍及城乡”。尽管他们中的很多人,并没有听过“陪读”这两个字,而是代之以“跟着娃娃念书”。
据会宁县教育局的统计,“全县有中小学生14.8万多人,其中县城学生4.5万多人,按保守估计,全县由家长陪读的学生有1万多人。”据中国青年报记者调查,陪读家庭除了大量分布在学校集中的县城外,在许多中心乡镇学校周边,陪读同样蔚然成风。
“陪读现象在会宁,可以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非常典型,非常普遍。”王富葙说。王是会宁县电视台记者,1年前他敏锐地捕捉到这个题材,将镜头聚焦陪读族,拍摄了一部叫《黄土魂》的纪录片。
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何以制造出规模如此庞大的“陪读农民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