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人口已达5.77亿 上海城市化程度最高 -海外交易所涌入 纳斯达克获准设北京代表处 香港成全球第6汇市 -上海将建社保基金信息披露制度 接受监督 正研究建最低薪酬制 -国家公派留学生学成后须回国服务两年 -中国三航天基地直面游客 航天游不再遮掩 海南规划发射场项目 -流入人口激增 2010年青岛居住人口达940万 老龄化入学问题明显 -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五年增1111元 农村贫困人口存较大程度低估 -2008研究生招生网上报名流程公布 收费改革后 高校PK资助力度 -中央28日将抛售20万吨中央储备食用油 不允许问题肉流入市场 -中国正视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安全存在的隐患 “后三峡建设”重点
“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今年名额仍是300人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9 月 27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每年的9月1日至10月31日是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接受申请报名的时间,符合奖学金申请条件的海外留学生可到中国驻各国使(领)馆的教育处领取表格申请报名。

“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是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经中国教育部批准,在2003年底针对海外优秀的自费留学人员设立的奖项。第一年首先在美、英、日、德、法5个中国留学生集中的国家试点,产生了97名奖学金获得者。经过4年的发展,“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有什么变化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走访了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秘书处秘书长张秀琴——

笔者:设立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的初衷是什么?

张秀琴:国家一直都认为自费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同时政策也是非常支持的,比如简化出国手续、银行提供外汇服务、中介介绍服务等。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在自费留学生中确实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因此国家就推出了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除在政策和精神上进行鼓励外,拿出一笔钱来关怀和鼓励自费留学生的政策。

笔者:从2003年奖学金的设立到现在已有4年了,这4年里优秀自费奖学金在政策上或其他方面有什么变化吗?

张秀琴:最大的变化还是规模的扩大,第一年是100人,分布在5个国家;第二年名额扩大到200人,国家增加至28个。随后又扩大到300人,今年名额仍稳定在300人,并且这个数字会相对保持一段时间。今年的国家也分布31个国家。制度上倒没有什么变化,但竞争是越来越激烈了。第一年很激烈,那是因为名额比较少,加上多年人才的累积,现在更激烈的是因为我们这个奖学金的知名度越来越大了,大家看到的不仅仅是这个5000美元的奖励,更看到了奖学金带来的额外的荣誉感。

笔者:今年的名额为什么没有较大幅度的调整呢?

张秀琴: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国家财力条件的限制;二是这个奖学金是评优的项目,所以说并不是越多越好。

笔者:通过几年的工作,您发现奖学金有什么切实的作用呢?

张秀琴:这个奖学金充分体现了国家的关心和关怀,在各个方面也都发挥了作用。比如:在奖学金申请和审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批非常优秀的人才。同时也凝聚了一批松散在全球各地的人才。

笔者:报名到现在将近一个月了,有无具体的统计数据,有多少人报名?

张秀琴:留学生报名申请是到各个大使馆的,而不是直接报到基金委。等到12月下旬,我们会拿到各个使领馆推荐的名单,报送到基金委的人数是按120%的比例选拔的,比方说2006年我们评选出了302个人,但使领馆推荐的人数有407人,我们是通过国外限额推荐、国内差额评选的过程,加上当地和国内相关专家的审评来选拔奖学金获得者的。 (江丽萍 王春丽)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相关文章:
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回国报到提取保证金证明表
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学习、研修情况报告表
国家公派留学人员报到证明
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资格证书
资助出国留学协议书
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研究生管理规定(试行)
07年研究生留学意向排行榜 英美澳前三 获取学位可申请延签
“北京留学人员创业园”已达11家
“法国公立大学免学费留学项目”将在武汉启动
教育部提醒赴德国自费出国留学人员六项注意
图片新闻:
中国深水采油攻克世界级难关 将在世界深水领域作业
西藏波密发现青藏高原最大冰川群[组图]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聚焦十七大前中国人事任免
· 中国反垄断法出台 向垄断说“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网络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