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走完1/3进程
国家统计局对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最新监测结果显示,党的十六大以来,农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农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2006年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34.9%,比上年提高6.7个百分点,是2000年以来提高最快的一年,走完了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3的进程。
———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为29.5%,比上年提升8.7个百分点。在反映农村经济发展的三项指标中,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587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4%,是近十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农民可支配收入为3454元,扣除价格因素后为3115元(2000年不变价)。根据全面建设小康收入标准,农民可支配收入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为24.1%,比上年增加6.6个百分点。2006年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为42.6%,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为49.3%,比上年有较大幅度提高。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为22%,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为31.6%,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在农村社会发展方面,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为43.5%,比上年提升9.6个百分点。从社会发展的四项指标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发展相对较快,2006年末农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4.1亿人,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为43.2%,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为41.5%,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农村养老保险事业发展相对滞后,覆盖率为8.3%,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为11.2%,只比上年微增0.2个百分点。2006年每万个农村居民拥有的农业科研人员数为1.7人,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为23.3%,与上年持平。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仍处在0.3-0.4的合理区间内,农村居民基尼系数为0.37,该指标的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为100%。
———在农民生活质量方面,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为46.5%,比上年提升8.0个百分点。农村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居住环境不断改善,信息化程度稳步提高,促进了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从反映生活质量的四个方面看,2006年农村居民居住质量指数为39.5%,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为37.7%,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重为4.1%,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为35.6%,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食品支出在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持续下降,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3.0%,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为66.7%,比上年提高27.8个百分点。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2006年农村居民的信息化程度为46%,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为56.3%,比上年提高5.6个百分点。
———在农村人口素质方面,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为15%,与上年持平。提高我国农村人均受教育水平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2006年全国农村劳动力文盲率为6.7%,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村从业人员占79.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重仅为14.2%。从反映人口素质的监测指标看,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7年,仅相当于初中二年级的水平,平均受教育年限指标的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为18.8%。
———在农村民主法制方面,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为74.3%,比上年提升1.6个百分点。从反映民主法制的两项指标看,由于各地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和村民自治制度,提高了农民对村务公开的满意度。2006年农民对村政务公开的满意度为78%,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为77%,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农民对社会安全的满意度为78%,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为72%,与上年持平。
———在资源环境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的实现程度为4.1%,比上年有所改善。从反映资源环境的三项指标来看,2006年森林覆盖率为18.2%,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为26.2%。万元农业GDP用水量为1920立方米,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为61.8%,比上年提高15.4个百分点。2006年耕地面积净减少459万亩,耕地面积减少幅度比上年下降,但常用耕地面积变动幅度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仍为负值。
监测结果认为,2006年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特点是:农村社会方面的全面建设小康进程提升加快;农村经济、农民生活质量方面的全面建设小康进程保持较快增速;农村人口素质和资源环境等方面全面小康进程相对缓慢;从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18项指标来看,农村养老覆盖率等指标的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较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