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招募引来团队报名 他们已做好方案关注“大桥 经济”
每年暑假,总会有许多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大学生投入到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去。“发现杭州湾——大学生对话市长”大型主题报道活动给这些热心的大学生带来了一个难得的机会,为了能成为15名大学生记者团中的一员,有的大学生甚至请出了学校来推荐自己。在一封来自浙江工业大学校团委的推荐书上,我们认识了该校大二学生徐溢华。
在工大念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徐溢华,同时也给我们发来了厚厚的一叠简历。简历中写道,他经常自发组织旅游,两年间已经游历了省内92个县市区。今年五一期间他又组建了一个团队,骑单车跨越500多公里花了4天时间游访了杭州、绍兴、宁波和舟山,并写了6万余字的游记。“现在给我一个浙江的地名,我就能说出这个地方在地图上的具体位置,并把这个地方的详细状况说出来,”徐溢华说。
“走遍浙江,我们可不是为了旅游”。徐溢华说,“我们通过骑行的方式,对沿途居民进行采访调查,从各方面了解浙江。”在游访过程中,徐溢华和他的同学们对浙江的经济、文化、社会、政治、民生等问题都有一定的研究,尤其是面向基层,调查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比如组织团队去湖州、嘉兴各地,他们调研的是当地民营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情况,还有当地的旅游文化。
在骑车去舟山的路上,徐溢华他们遭遇过日晒雨淋、迷路掉队和自行车爆胎,甚至还有骑车9个小时没有进食的经历。“但永不言弃的动力就是我们对家乡的热爱”。徐溢华和他志同道合的同学们,想以大学生的视角观察杭州湾地区的现状,并在困境中建立团队精神。
中国计量学院的周永贵则通过电子邮件告诉我们,他们的暑期实践策划方案与“发现杭州湾——大学生对话市长”活动一样,也把目光聚焦到了杭州湾地区,因此,他们想以团队的名义报名,并附上了一份实践策划方案。这份名叫“长虹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方案,以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为切入点,重点研究大桥建成后将会给杭州湾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发展等方面所带来的影响,考察大桥周边的环境,重视环保方面的调查研究,关注民生。活动结束后,实践过程中积累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将以日志的形式放在网络上发表。
周永贵的团队由6名大一学生组成。团队还立下了“军规”:不得搞个人主义,团结友爱,众人拾柴火焰高;注重礼仪规范;保护当地环境卫生,保持住宿地的卫生。此外,他们还打算统一着装,展现大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风貌。
虽然明知名额有限,周永贵还是积极报了名。“即使不能全部参加,也请给我们一个机会,这样我们也可以分工去开展实践活动”,周永贵恳切地说。(实习生 孟娇 记者 王夏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