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上海世博会呈现两大创新亮点 动迁工作获99%以上动迁居民支持  -广州决定收回80宗闲置土地 坚决打击囤积 下半年房价将加速上涨 -今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525亿元 因灾死亡652人 陕西洪灾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国大中型钢厂实现利润翻番 下半年钢价不会有大回落  -沪深股市低开高走 沪指站上4400点 两市总市值逼近20万亿元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8月1日起实施 优抚对象可享受3项优待 -3月末我外债余额$3315.62亿 黑石大跌 国家汇投公司亏损5亿美元  -5油企获首批原油经营资格 民企可经销成品油 高额投资成门槛 -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降2.78% 社科院称GDP应控制11%内 -中国今年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国际炒家哄抬油价 成品油价可能10月上调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7 月 09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在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保持了一段时间的相对稳定后,国际油价在上周进入了新一轮的上升通道。继7月2日突破每桶72美元创下10个月以来的最高纪录之后,上周五纽约油价再次逼近73美元关口,收于72.81美元。

国际炒家哄抬油价

市场观察家相信,油价最近突然如脱缰野马般飞涨,短期看,是国际炒家在利用市场恐慌心理哄抬油价。

眼下,全球最大石油消费国美国夏季汽油消费高峰已经来到,市场对美国汽油供应前景的担忧推高了油价。而本月初,由于受洪水影响,位于美国堪萨斯的一座炼油厂被迫关闭,该炼油厂日产汽油达到210万加仑,占全美汽油日产量的七分之一,这也引发了市场对炼油厂开工不足的担忧。

此外,因为武装分子不断袭击石油设施,自去年以来,非洲第一产油大国尼日利亚的石油产能已经下降70万桶,减少约三分之一。眼下这一态势未有好转,也为油价炒作提供了绝好的借口。

但上述种种都不是油价上涨最根本的原因。

冬季油价或破80美元

科威特国家最高石油委员会成员、石油专家阿迈德·欧提戈7日接受科威特国家通讯社采访时预测,受中东局势和市场心理波动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将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油价会在今年冬季突破80美元,再次创下历史新高。

上世纪90年代,国际油价一直在低谷徘徊。从2003年开始,国际油价在每桶20美元的基础上开始上涨,到最高时超过每桶78美元。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油价保持了一段时间的相对平稳。

阿迈德·欧提戈指出,中东地区局势持续动荡、伊拉克石油生产没有改观、除安哥拉以外的主要产油国产量没有增加、对产油国石油设施的投资依然不足等因素,势必导致油价步入新一轮上涨周期。

中国商务部政策研究室近期一篇分析调研报告也预测,今年7月到8月国际油价将继续看涨,下半年会在波动中继续高位运行。

成品油涨价要看CPI

随着国际油价重新进入上升通道,国内油品价格也面临涨价压力。据报道,由于国际油价飙升,国内炼油企业亏损面扩大,在中石油、中石化等石油巨头的推动下,国家发改委正在酝酿新一轮的成品油调价方案。和成品油调价方案一同出台的,可能还包括酝酿已久的燃油税。

分析人士指出,成品油调价方案很可能会在10月份出台;至于出台燃油税,鉴于中国CPI指数如此之高,国家发改委对此非常慎重,这一方案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上一次成品油调价是在今年1月份,当时国际油价已经从2006年的最高点每桶78美元,回落至55美元附近。斯时,国家发改委宣布下调以汽油为主的成品油价格,其中汽油价格每吨下调220元。事实上,不久前在上海的一个论坛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能源专家姜鑫民认为,如果国际油价维持在70美元/桶以上的高位,国内成品油价格肯定将再次上调。他表示,如果不上调成品油价格,国内炼企将承担巨额亏损。

来源: 东方早报

相关文章:
油价站上70美元高位 中国加速搭建能源预警体系
国际油价升至近10个月新高
油价再度高烧 灼痛炼油企业
九月新高!国际油价刺破70美元
商务部研究室调研报告预测未来两月油价上涨
郑州商品交易所菜油价格大幅下挫
王金祥:即使油价至每桶$70也会增加战略石油储备
中国不是国际油价攀升的主要因素
短期因素利空 油价借机大幅回调
图片新闻:
长江上游强降雨形成新一轮洪峰 三峡工程首次发挥防洪功能
中国将在北部湾重点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缓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