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天津滨海新区
根据国务院《关于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滨海新区的改革任务多达10项,包括企业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涉外经济体制改革、金融改革创新、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农村体制改革、社会领域改革、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等管理制度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目前,所有改革事项正在有序推进,而推进最快、最富成效的改革当属土地、金融、涉外经济体制的改革,这些无不属于当前改革的“深水区”,其探索价值不言而喻。
天津滨海新区:探索深水区改革
半月谈记者 张泽伟刘元旭
土地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宅基地换房”新模式
滨海新区副区长蔡云鹏介绍,滨海新区征地一度面临两难境地:如果把地先征过来,政府难以承受巨大的资金需求,而如果不征,地价则会越走越高,无疑加大招商引资难度。为缓解这种状况,2006年6月滨海新区土地整理储备中心组建成立,就今后发展需要的大量土地进行前期收购、整理、储备,避免长期以来的现用现征的仓促模式,最大限度地拓展自我调控的空间,满足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制造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
与此同时,集中力量进行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模式探索,创新集体土地征收和农用地转用方式,从2005年开展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以“宅基地换房”推进示范小城镇建设试点,有效破解小城镇建设中土地和资金等难题。
宅基地换房的基本思路是,在国家现行政策框架内,坚持承包责任制不变、可耕种土地不减、尊重农民意愿原则,高水平规划设计和建设有特色、适于产业聚集的新型生态宜居小城镇。农民以宅基地按规定标准换取小城镇住宅并迁入居住。小城镇除住宅区外,还规划出商务区和经济功能区,用出让土地收入平衡小城镇建设资金和增加就业岗位。原有宅基地统一复耕,实现耕地总量不减,质量不降,占补平衡。
实践证明,宅基地换房富有新意,符合国家保护耕地基本国策,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生存环境改变、生活质量提高、城乡统筹发展等问题,而且使原来布局分散、数量大、使用效率低的农民宅基地得以集中,原有宅基地通过统一整理复耕还田,可以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土地,在不新占耕地前提下为经济发展腾出空间,有效破解了耕地保护和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土地约束问题。
宅基地换房新模式在促进土地集约化的同时,也创新了小城镇建设融资模式,主要表现为,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通过组建政府投资平台,以土地融资形成主力资本进行项目开发。同时利用市场手段,采取多种筹资方式,搭建多元化投资格局。其着眼点在于,使农民免费进住新型小城镇,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并为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产业支持。
以华明示范小城镇为例,全镇12个村原有宅基地12071亩,新建小城镇占地8427亩(其中农民住宅区占地3476亩),宅基地复耕后不仅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还可腾出土地3644亩,明显提高了土地使用的集约度,实现了土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华明示范镇用于农民还迁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建设资金约40亿元,经营开发用地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的收益完全可以满足此项需求,从而实现了小城镇建设的资金平衡。
截至去年底,天津先后批准三批29个试点,涉及41万人,目前已有14万多农民喜迁新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