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我国第三个国家级新区重庆“两江新区”于6月18日挂牌成立。三大国家级新区的建立,不仅是为中国经济发展打造新的发动机,更是为中国的改革设立新的试验区,探索新领域,建立新制度,积累新经验。正因为此,三大国家级新区的意义和价值,不能仅仅从GDP的贡献去衡量,还要看它们在改革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为中国的改革发展所积累的制度进步。
资料图片:上海浦东新区
2010年,浦东开发开放20周年,综合配套改革进入第5个年头。在这一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重庆“两江新区”,国家级新区由浦东1家增加到3家;同样在这一年,国务院批准设立沈阳经济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由浦东率先开展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从1家增加到8家。这从一个侧面描绘出浦东新区在国家改革开放事业中的特殊地位:站在国家改革发展战略的高度,努力成为全国改革攻坚的“最佳实践区”。
浦东新区:“三个导向”引领创新
半月谈记者 季明
破题“综改”:180多项改革多点突破
5年前,当浦东新区成为我国首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地区时,综改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还是非常陌生的概念;如今,由黄浦江畔开始的这场伟大实践,已经被视为我国改革开放第二个三十年的历史新起点,综合配套改革这一全新的改革开放模式已成为新时期各地推动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动力。
在现有的8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东部有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深圳经济特区,主要对加快开发开放,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全面改革探索;中部有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主要开展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社会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试验;西部有重庆市和成都市,进行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题的综合配套改革;此外东北地区的沈阳经济区则以新型工业化为改革的重点方向。
与经济特区设立初期国家给予较大的优惠政策和财政支持不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地区在税收和财政支持方面拥有的优惠政策不多,主要是拥有改革先行先试的权力。例如长期以来特区所享有的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就在“两税合一”的税制改革过程中被逐渐取消。在30多年改革开放的基础上,综合配套改革也不再是完全摸着石头过河,而是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各自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以此作为改革路线图。
作为国内率先进行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地区,浦东正围绕“全国能借鉴、上海能推广、浦东能突破”的目标取向,以浦东南汇“两区合并”带来的二次创业历史契机为动力,从国家、市级和区级三个层面全力推进改革。通过两个“三年综改计划”,浦东新区把解决本地实际问题与攻克面上难题有机结合起来,目前已经启动和完成180多项改革。仅2009年,就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出入境七项便利措施、国家质检管理创新示范区、探索建立国有资本支持创业风险投资进入退出机制、探索投贷联动机制等多项改革措施启动或落实。下一步浦东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既要解决轻型化问题,又要解决扁平化问题;在转变经济运行方式方面,要加快形成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体制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