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附近的物流公司广告贴得满墙都是。
周边的杂货摊在富士康内迁后命运几何?
昔日热闹的富士康招聘点,如今已大门紧闭。(李小平/摄)
证券时报记者 李小平
经历了一连串跳楼事件后,万人大迁徙再次将富士康推向风口浪尖。从深圳到河南,从昆山到重庆,富士康将大规模内迁的消息不绝于耳。作为一个世界级代工航母,牵一发而动全身,富士康内迁引发的相关产业链变化远比内迁本身更重要。
不置可否的内迁
8月3日,富士康西小门门口与往常一样热闹,烈日当空的晌午,一群胸挂“富士康”工牌的年轻人在小卖部旁的树下喝着饮料,抽着香烟,在他们身后不远处,贴着一则物流公司广告“快件运输,承接深圳发往河南、河北货物”。
与之呼应的是,8月2日上午,富士康科技集团富泰华精密电子投产庆典仪式在位于河南省郑州出口加工区内举行,富士康在郑州的第一条生产线正式投产,已经入住的544名员工均来自深圳。
在富士康供职4年的小张目前已升至企划部项目经理,他如今正在为公司的内迁犯愁。他告诉记者,他所在的手机事业群也将迁移至天津,近段时间以来,事业群的管理层已经给员工做了多次内迁的思想动员,号召大家一起过去,但由于公司尚未正式通知,所以何时搬迁还不清楚。
尽管富士康将大规模内迁的消息不绝于耳,但公司方面却从未就此正式表态。而记者从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董秘办获悉,“富士康不存在搬迁的说法,已有的生产线无法满足订单需求,需要在内地投资建厂,从而扩充生产能力。”
从鸿海集团过去两年的投资路径来看,其重心内移的经营战略早有征兆。鸿海集团2008年年度财报显示,在2008年鸿海集团赴大陆投资相关资讯表中,期初自台湾汇出累计投资金额为9115万美元,涉及的7个工厂项目包括深圳、佛山、上海、中山及昆山。但到了今年,其市场布局出现了显著的变化。仅今年一季度,自台湾汇出赴大陆地区投资金额已累计达3.04亿美元,涉及的11个工厂项目中既包括深圳、上海两大发达城市,也包括烟台、淮安、重庆等内陆或沿海新兴城市。不过,深圳仍是投资的核心区域,11个项目中有4个落户深圳。
据了解,从2008年开始,转型中的深圳市政府与富士康就有过相关的讨论。富士康内地地区商务长李金明曾在2008年4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深圳土地等资源难以为继的情况下,富士康也在寻求如何发展。因此,加薪只是引发富士康内迁的导火线,通过过去两年鸿海集团在内地投资金额的急剧放大,就不难找出富士康寻求的发展方向。
牵一发而动全身
富士康的西门海关是代工帝国的一面镜子。每天一排排大货柜车从这里拉走的电子消费品数以亿计,涉及的产品包括最新潮的手机、电脑、显示器和游戏机。而这些整装待发的集装箱,绝大部分是通过盐田港和赤湾港出海。
专门从事交通运输研究的湘财证券研究员刘正称,富士康工厂外迁对珠三角代工经济具有深远意义,可以推断产业结构升级势在必行。从此角度分析,如果形成大规模的代工产业转移,由此形成的物流亦将随之移位,珠三角港口尤其是深圳港集装箱生成量势必明显受到影响。
不过,物流改道只是富士康北上影响折射出的一个侧面。据证券时报数据部统计,自2007年以来,沪深两市共计有6家上市公司将富士康视为重要客户或重要的潜在客户,其中包括金龙机电(300032)、新亚制程(002388)、云海金属(002182)、顺络电子(002138)等公司正在实施的投资项目均与富士康有关。
以金龙机电为例,公司考虑到客户群在珠三角地区的缘故,拟利用5000万元的超募资金设立金龙机电(东莞)有限公司,而对于富士康的大规模内迁,该公司董秘黄娟告诉记者:“公司已经注意到了富士康内迁方面的消息,在筹划实施东莞项目时,不仅是因为该地区有中兴、华为及富士康等一大批客户群,也考虑到了珠三角地区的经济活力和便利的出海条件,在该地区建厂,有利于公司产品的顺利出口。所以,东莞的投资项目不会因富士康的搬迁而终止。”
与之相反,富士康的内地客户可能对其内迁充满期待。云海金属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镁合金专业生产企业之一,而镁合金部件主要制造商富士康集团、可成科技、华孚科技的镁合金原材料大部分从云海金属采购。不过云海金属董秘吴剑飞对此不置可否。
当然,如果40万员工的深圳富士康真的削减至10万,其牵动的不仅仅是产业链的上下游,更包括深圳龙华地区几十万人的衣、食、住、行。试问有多少公司、多少人与富士康的迁徙息息相关,估计郭台铭本人也未必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