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富需求下的"奢侈品消费大国"
截至去年,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已增至94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
5月底,中国社科院等单位发布的《商业蓝皮书:中国商业发展报告(2009-2010)》令人瞩目——截至去年,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已增至94亿美元,全球占有率为27.5%,并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仅次于列首位的日本。预计未来5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将占据全球奢侈品消费额首位。
事实上,中国真正的奢侈品消费之路,仅走了短短的20年。这高速膨胀的20年,却锻造出一个世界第二,未来或达世界第一消费量的中国“豪客”。2009年步入后金融危机时代,面对西方老牌主顾们的一再萎缩,世界最顶级大牌的销售商们都适时见识到了“中式消费”强大的救市威力;2010年上半年,瞄着需求强劲的中国市场,世界顶级品牌如同发出嘶叫的跑车,大踩油门驶向中国拓展业务,更多的奢侈品品牌纷纷如梦初醒。
业界甚至称,也许不用到2015年,2012年中国就能在奢侈品消费上夺冠。面对轰隆而来的这场奢侈品消费盛宴,我们想知道的是,中国人真的吃得消吗?
“中国的奢侈品消费暴涨是一扇窗口,折射着当今中国社会很多的畸形现实。”中山大学社会学教授、博导王宁说。
奢侈品消费的热潮中,一直伴随着奢侈品消费的争议。那些喜欢奢侈品的人,宁愿忍饥耐饿挤公交也要去买一个LV。有人讥讽他们根本不懂奢侈品的精神内涵,不过是在消费“LOGO”,但他们自己却认为,如果奢侈品没有了LOGO,那还是奢侈品吗?
奢侈品是什么?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奢侈品专业的专家卢晓,他给奢侈品的定义中,包含了六种特性,分别是:绝对优秀的品质、高昂的价格、稀缺性和独特性、高级美感和多级情感、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传奇的品牌故事以及非功能性。
文化名人洪晃认为,“奢侈品是任何一件用心做出来的工艺品。”
心理咨询师舒柳敏认为奢侈品是“非实用性、稀缺的,主要用于审美”的东西。
对于奢侈品的理解,每一个人都不同。即便是在奢侈品行业内部也并没有统一的答案。正是奢侈品定义上的模糊性,让奢侈品本身具有了很大的争议性。
“黄金饰品、玉石书画还能作为一种保值投资的用处。跑车游艇买来,等你放到市场去的时候,还能值多少钱?你去看看国外的当铺中,那些破产或赌球输掉的人,迫不得已当掉的名表,卖得很便宜!”30岁的浙商陈先生,身家丰厚,他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强烈的“反奢侈品”观点,并表示自己从来没有给妻子买过名牌包。
“我妻子每月的零花钱超过2万,但她也不能接受去花1万元买个包,有什么必要呢?不要说满大街的LV、CUCCI假包横行,即使是真包放在我们面前,我们单从审美上来看,也没觉得它们好看啊!”
40岁的广州商人郑先生看到奢侈品品牌大肆从国人口袋里掏钱,也很不爽。因为他自己也要经常破财主动送客户奢侈品包。“是为了维护客户的需要,我本身对奢侈品一点也不感冒。这个包成本值多少钱,五六百元最多了吧,还往往连皮都不是,是人造革的材质。”郑先生向记者表示,自己是一步步艰难游走在商海的,从小的人生信条就是“以奢为耻”,所以他反对奢侈品的消费,也反感那些所谓品牌的“吹嘘”:“什么与众不同的内在价值和象征性价值,品牌传达的社会地位或情感价值。那都是骗小姑娘的。我们年轻时流行的梦特娇、皮尔卡丹,现在怎么连影儿都不见了。”
实际主义的商人,考虑的第一位是“奢侈品的成本多少,是否值这个钱去买”。而这与奢侈品粉丝考虑事物的出发点完全不同。
沃夫冈·拉茨勒《奢侈带来富足》的书中指出:奢侈品制造商也会尽力维持较低成本,避免浪费,但是关于成本的问题一般是第二位的。“名牌是要在这个产品中做到卓越和完美,而普通商品是在规定的成本范围内考虑用什么?”即使是墨镜,也非名牌不用的俞小姐则这么向记者解释关于奢侈品和普通产品的不同以及为何她追随奢侈品牌的缘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