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09年信贷猛增并推动货币高增长
1.贷款投放上半年“井喷”,下半年回归合理水平
2009年以来,商业银行的放贷冲动得到极大释放,上半年贷款投放规模创出空前的“天量”。上半年人民币各项贷款累计增加7.37万亿元,同比多增4.92万亿元。上半年新增贷款规模不仅创下有史以来同期最高水平,还超过了以前各年度全年贷款投放规模。除4、5月份外,上半年其余各月贷款投放规模均超过万亿元。随着央行和银监会进行政策性微调,7月份以来,人民币贷款猛增势头告一段落,月度新增贷款规模回落到较为合理的水平(见图3)。11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3.79%,增幅比上年末高15.06个百分点。1-11月份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9.21万亿元,同比多增5.06万亿元。
图3:2009年1-11月人民币贷款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从月度贷款增长情况看,2009年以来商业银行季末冲贷现象十分明显。每个季度最后一个月贷款增长规模均为季度内最高值。季末存贷款增量考核是导致商业银行“冲贷”的主要原因。为此,6月份银监会下发通知,要求银行取消对存贷款时点指标的考核, 重视存贷款增长的持续性和平稳性。
从贷款增长的期限结构看,一季度流动资金贷款(票据融资与短期贷款)出现猛增,二季度以来则明显下降,尤其是票据融资下半年各月连续负增长。由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和住房消费的回暖,中长期贷款始终保持快速增长,贷款中长期化趋势不断加强,中长期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比重11月末上升到55%,比上年末提高3.9个百分点。1-11月中长期贷款累计增加6.24万亿元,同比多增4.01万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67.8%。
2.信贷投放带来的乘数效应推动货币供应快速增长
2009年以来,在信贷猛增的推动下,货币供应量增速持续走高。11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29.74%,增幅比上年末高11.92个百分点;M1余额同比增长34.63%,增幅比上年末高25.57个百分点,均创下1995年以来最高水平。M2增速与M1增速之间的“剪刀差”逐月缩小,9月份以后两者“剪刀差”收缩为负。M1增速反超M2,说明伴随经济企稳回升,存款出现活期化倾向,货币活跃程度不断提高。
图4: 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从货币派生角度看,前三季度我国货币扩张主要来自于信贷猛增带来货币乘数效应。由于2008年12月份央行连续两次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基础货币余额自去年12月份开始跳升到12万亿元以上。但随着商业银行猛增信贷,超额储备水平降低,基础货币余额自2月份开始有所下降。8月末,基础货币余额为12.5万亿元,比上年末减少4686亿元。受信贷猛增影响,货币乘数自2009年1月以来持续攀升。M2货币乘数由1月份的3.82逐月上升到8月份的4.63。由于下半年信贷投放力度持续减弱,四季度货币乘数略有下降,但外汇占款投放开始回升,所以货币供应量仍保持高位增长。
3.企业存款高增长,储蓄存款增速有所回落
2009年企业存款增速大幅上升,企业存款增速和增幅均为历史罕见。11月末,企业存款余额同比增速高达38.6%,比上年末高出24.9个百分点。企业存款的高增长一方面意味着随着经济企稳回暖,企业盈利状况也在好转,再加上信贷高增长,企业资金非常充裕。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企业资金使用意愿不高,可能在“持币观望”,所以企业资金更多以存款方式滞留在银行体系中。
与企业存款高增长相比,居民储蓄存款增速下半年以来有所回落(见图5)。储蓄存款增速的下降主要受两方面影响。一是通胀预期导致居民储蓄意愿降低。二是股市、房市回暖促成了储蓄存款分流。央行城镇储户意愿调查显示,2009年四季度,42%的城镇居民在安排支出时选择“更多地储蓄”,比二季度的历史最高值47%,回落5个百分点;选择“更多投资”的居民占比为42.1%,连续四个季度攀升,累计提高13个百分点。从居民投资方式看,房地产、基金和理财产品、股票分列前三位。
图5: 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4.外汇贷款快速增长,外汇存款减少
由于人民币升值压力上升,出口有所回暖,国内企业加大海外并购活动等因素,二季度以来,外汇贷款需求增加,外汇贷款增长持续加快;外汇存款增速持续下降,7、8、9三个月外汇存款余额甚至出现持续负增长。前三季度外汇各项贷款增加997亿美元,同比多增505亿美元;外汇各项存款增加105亿美元,同比少增172亿美元。外汇贷款和存款的“一增一减”,造成商业银行外币流动性趋紧,为吸收外币存款,9月份中资行掀起了外币存款一轮加息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