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14日电 中国8月份经济数据全面向好,超出市场预期。CPI(消费物价指数)和PPI(生产者价格指数)自2008年7月以来首次同时出现环比正增长,“双通缩”局面改善。香港《明报》刊出冯其十的文章指出,考虑到周边经济仍未企稳,就业压力有增无减,通胀尚未现实,人行短期内加息可能性不大。
文章说,7月新增贷款从6月的1.53万亿元(人民币?下同)锐减至3559亿元,市场担忧宽松货币政策已急煞车,引发A股暴跌。8月贷款意外回升至4104亿元,较此前最乐观估计3700亿元还高出不小,M2增长亦超过28%,表明市场流动性充裕。
从8月份数据看,经济回升态势继续巩固。投资增速在7月回调后恢复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15.4%,出口再次立于1000亿美元之上,财政收入也录得年内最高月增幅。
单从CPI与PPI看,内地眼下尚未走出通缩。8月两大指标跌幅收窄,但同比延续负增长,且当月CPI改善主要受食品价格推动,非食品价格仍录得2%的跌幅,短期内通胀无虞。
需要指出的是,同比资料有一定误导性,经过季节性调整,CPI目前事实上已是正增长。以肉蛋为代表的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释放部分领域出现过热苗头的信号。楼市的非理性繁荣进一步加强通胀预期。
文章指出,当下内地经济并未进入稳定上升通道,民间投资还无明显起色,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市场对投资和资产价格是否过热也存在分歧,估计央行不会轻易祭出这招,以免打击经济回升势头,货币政策将以微调为主。
尤其是在美、欧等其它主要国家货币政策都保持稳定,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上各国又承诺制定协调一致的扩张性政策退出战略之际,若非出现重大变化,中国不会独自行动,年内加息机会有限。
内地市场能够发挥利率作用的并非仅有存贷款利率。存贷款利率今年以来确实未见变动,但当局近来通过调整央票发行利率、回购利率、如同业拆借利率等,同样起到收紧银根之效。
而且,官方的利率管理原则是管住贷款利率下线和存款利率上限,赋予围绕基准上下浮动的空间。因此,观察中国利率走势不能光盯着基准,还要看商业银行的具体操作。
|